答 :教学楼为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提高一度,确定设防烈度为7度,四层框架结构,不超过24米,查表可知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比该地区同样体型结构的丙类建筑抗震等级提高了一级,但是以上确定抗震等级的例子并没有考虑场地类别的影响,实际上表6.1.2的场地类别定位是Ⅱ类,那么对于其他的场地类别,在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其所依据的抗震等级还要根据经场地类别修正之后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特殊情况就不一定啦, 所以这个问题又进一步复杂化了,改天有时间在和大家探讨吧,今天实在是太累啦,谢谢!,高层钢结构第二阶段抗震设计建筑抗震加固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筑抗震加固设计规范有哪些
已有12684人申请
钢结构屋顶怎么做抗震支架
应该这样去做抗震支架:首先在钢结构屋顶的原有每间房的4个立柱基础上,用槽钢对屋的水深墙体按每3.5m左右焊接立柱支架,每个立柱的底端与相邻立柱的顶端闭轻钢焊接成X型加固,屋的前后墙立柱也采取这样的方法加固。根据预应力学原理,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抗震支架。
抗震加固设计有哪些要求
抗震设计是对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具体事实,通过二阶段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对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和第二阶段对弹塑性变形验算,并与构造措施相结合,从而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① 第一阶段设计
对于结构设计,首先应满足第一和第二水准的抗震要求,先按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作用,进行结构分析和地震内力计算,考虑各分析系数和荷载组合系数等进行荷载与地震作用产生内力的组合,进行截面、配筋计算以及结构弹性位移控制,并采取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延性,使之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能力,这样就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这一阶段设计对所有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都必须进行。
② 第二阶段设计
对地震时地震能力较弱或抗震要求较高的甲类建筑结构要进行薄弱层的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措施提高薄弱层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这一阶段设计主要是针对甲类建筑和特别不规则的结构。
学校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抗震等级”这个概念。什么是抗震等级强烈的地震会导致房倒屋塌。但总有一些房屋即使其某些部位出现了很大的裂缝和破坏,仍然能够顽强的坚持,屹立不倒。甚至有个别房屋能够做到毫发无损,比如2013芦山地震中声名远扬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你会说这样的房子很结实,所以可以抵抗强烈的地震作用。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很结实”这么简单,而是这样的房屋对地震能量的吸收和耗散的能力非常强大,所以就不会被地震摧毁。而这种对地震能量吸收和耗散的能力,是靠建筑结构良好的弹塑性变形性能来实现的。这种性能在结构专业中就叫做结构的延性。所以,结构的延性越好,抗震能力越强,抗震等级就越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和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划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如何确定抗震等级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展开讲太复杂了。所以就简单介绍一下吧。抗震等级是根据建筑的设防类别、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结构高度确定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1.2条对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作出了规定,如下表所示:丙类建筑就是上面提到的建筑设防类别的一种。而建筑设防类别分为四类:标准设防类(丙类)、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一般设防类(丁类)。对于学校来讲,其设防类别最低应为重点设防类,也就是乙类。对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所以对于学校建筑,查上表时应该按照调整后的抗震设防烈度来查表。例如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那么对于学校建筑来说查上表时就不能按六度来查,就要按照七度来查。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学校的抗震等级比标准设防类建筑提高一个等级的情况。如:6度抗震设防地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等级应如何确定?答 :教学楼为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提高一度,确定设防烈度为7度。四层框架结构,不超过24米,查表可知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比该地区同样体型结构的丙类建筑抗震等级提高了一级。但是以上确定抗震等级的例子并没有考虑场地类别的影响。实际上表6.1.2的场地类别定位是Ⅱ类,那么对于其他的场地类别,在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其所依据的抗震等级还要根据经场地类别修正之后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特殊情况就不一定啦。 所以这个问题又进一步复杂化了。改天有时间在和大家探讨吧,今天实在是太累啦。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二次叠合梁的惯性矩,欢迎大家关注我!
高层钢结构第二阶段抗震设计建筑抗震加固设计规范有哪些(浅析钢结构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