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膜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结构和膜材料的建筑形式,因其独特的美学效果、良好的耐久性和适应性而受到青睐。本文旨在分析钢结构膜结构的成本构成,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经济性。成本分析包括材料成本、施工成本、维护成本等关键因素。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可以得出在特定条件下,钢结构膜结构可能比传统建筑形式更经济的结论。这一结论需考虑项目规模、地理位置、设计复杂度等因素。在决策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钢结构膜结构概述
钢结构膜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它结合了钢结构和膜结构的特点,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二、钢结构相关要点
- 设计计算
- 钢结构(除疲劳计算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承重钢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当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疲劳破坏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时,即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结构或构件出现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局部损坏、振动等状态时,就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通常先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保证安全,再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校核保证适用性。
- 施工质量控制方面
- 钢构件拼装检查:应在制作焊接完成后自由状态下进行,按每榀构件拼装胎架中每一支点的三维空间位置验收结构尺寸。
- 钢结构焊接:
- 对于施工单位首次焊接的钢种,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相应焊接工艺。
- 监理要抓住对焊工合格证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母材及焊材种类、焊接位置、焊工合格证的有效期。
- 严格把住接头装配质量关。
- 加固方法(以膜结构车棚钢结构骨架为例)
-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 可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善结构动力特性。
- 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 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他柱列负荷。
- 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 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三、膜结构相关要点
- 膜材特点
- 膜材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被公认为是继砖、石、混凝土、钢和木材之后的“第六种建筑材料”。膜材本身不能受压也不能抗弯,要使膜结构正常工作必须引入适当的预张力,并且要形成互反曲面。膜结构通过改变形状来分散荷载,当膜结构在平衡位置附近出现变形时,可产生由几何变形和材料应变引起的两种回复力,通常几何刚度比弹性刚度大得多,所以应尽量形成负高斯曲面(沿对角方向分别形成“高点”和“低点”,“高点”通常由桅杆提供)。
- 膜结构类型
- 大致可分为骨架式、张拉式、充气式膜结构三种形式。骨架式膜结构是以钢构或是集成材构成屋顶骨架后,在其上方张拉膜材的构造。
- 与钢结构的联系
- 膜结构的基础、支撑是钢结构,一般的膜结构公司对钢结构比较熟悉,这样设计起来更得心应手。
四、钢结构膜结构的特点
- 防火性能方面
- 广泛使用的膜材料能很好地满足防火需求,具有卓越的阻燃和耐高温性能,达到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多国标准。
- 建筑造型方面
- 多变的支撑结构和柔性膜材使建筑物造型更加多样化,新颖美观,同时体现结构之美,且色彩丰富,可创造更自由的建筑形体和更丰富的建筑语言。
- 施工周期方面
- 膜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依设计均可在工厂内完成,现场只进行安装作业,施工周期短,意味着更低的工程费用。
- 建筑空间跨度方面
- 由于自重轻,索膜建筑可以不需要内部支撑而大跨度的覆盖空间,这使得人们可以更灵活、更有创意的设计及运用更大跨度的建筑空间。
- 能源损耗方面
- 膜材料有较高的光反射性及较低的光吸收性,并且热传导较低,这极大程度上阻止太阳热能进入室内,膜材的半透明性保证了适当的自然漫反射光照明室内。
五、钢结构膜结构与其他结构在建筑中的差异
- 材料选择差异
- 钢结构主要使用钢材作为主要构造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大的特点;而膜结构主要使用薄膜材料作为主要构造材料,具有重量轻、柔性好、透光性好的特点。
- 施工方式差异
- 钢结构需要进行定制和加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施工难度较大;而膜结构可以通过现场加工和组装,施工速度较快,施工难度较小。
- 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差异
- 钢结构的使用寿命较长,但需要进行防腐处理;而膜结构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维护和保养。
- 应用领域差异
- 钢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建筑领域;而膜结构适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建筑领域。
钢结构膜结构的耐火极限
膜结构车棚的施工流程
钢结构膜结构的成本分析
钢结构膜结构的环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