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以及钢结构加固规范 碳纤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建筑加固有哪些规范要注意的?,2、,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介绍?,3、,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介绍?,4、,建筑结构加固知识,工程人再不懂就没饭碗了,5、,钢结构建筑规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以及钢结构加固规范 碳纤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建筑加固有哪些规范要注意的?
所有规范目前都是现行有效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的。
1、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2、JGJ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3、JTG_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4、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5、JT-T532-2004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
6、CECS_77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96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7、CECS25-90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8、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介绍?
谈到钢结构加固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钢结构加固设计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基本设计原则情况怎么样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建筑术语钢结构加固工程基本介绍:
中达咨询梳理相关资料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钢结构加固主要**包括: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钢结构加固设计基本原则:
1、加固应尽可能做到不停产或少停产,因停产的损失往往是加固费用的几倍或几十倍。能否在负荷下不停产加固,取决于结构的应力应变状态。一般构件的内应力小于钢材设计强度的80%,且构件损坏变形等不是太严重时,可采用负荷不停产加固方法。
2、结构加固方案要便于制作、施工,便于检查。
3、结构制造组装应尽量在生产区外进行。
4、连接加固应尽可能采用高强螺栓或焊接。
为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了让建筑企业人员对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有一个正确认识,小编推荐一本不错书刊,基本介绍如下:
《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基本概况:
《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上官子昌。
上官子昌主编的《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依据现行的钢结构检测、鉴定、加同及加固施工质量验收等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系统地介绍了钢结构检测原理和技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与评估,钢结构的加固原理和技术,以及改造过程中的技术措施,内容全面,并提供了加固实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可供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检测、鉴定、监理等各类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基本信息:
书 名 钢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细节详解
作 者 上官子昌
ISBN 978-7-112-13980-4
定 价 32.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介绍?
谈到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现阶段,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我国对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有什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建筑术语钢结构加固工程基本介绍:
中达咨询梳理相关资料,钢结构加固主要**包括: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进一步了解钢结构加固设计,小编梳理相关资料情况,基本介绍如下:
《钢结构设计规范》基本概况:
《钢结构设计规范》是一本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1日出版发行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的书籍。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受弯构件的计算、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疲劳计算、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塑性设计、钢管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等钢结构方面的知识,可供查阅学习。
《钢结构设计规范》基本信息:
书 名 《钢结构设计规范》
作 者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
类 别 图书 建筑 标准和规范图书 工具书 标准
页 数 24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9-01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建筑结构加固知识,工程人再不懂就没饭碗了
城市建设日趋饱和
设计和施工会逐渐转向加固行业
土木人不懂加固就没饭碗了
故保标招标小编编写此篇全系加固总结
零基础学习加固技术
一、加固纵览
加固类型
房屋结构加固工程加固类型
对于房屋结构加固工程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可分为 房屋结构整体抗震加固(即体系加固)和 构件加固。体系加固是针对房屋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不足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而进行的加固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构件加固是针对局部构件承载力不足而进行的局部构件的加固。
加固原则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
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2、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
4、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5、加固设计应注重节点连接构造设计。
加固内容及方法
体系加固
砌体结构加固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砌体结构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抗震承载力不满足时,宜采用的加固方法
1)拆砌或增设抗震墙
2)修补和灌浆
3)面层或板墙加固
4)外加柱加固
5)包角或镶边加固
6)支撑或支架加固
整体性不满足时,宜采用的加固方法
1)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时,可增设墙段或在开口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形成闭合。
2)当纵横强连接较差时,可采用钢拉杆、长锚杆、外加柱和外加圈梁等加固。
3)楼、屋盖构件支撑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托梁或采取增强楼、屋盖整体性等的措施;对腐蚀变质的构件应更换;对无下弦的人字屋架应增设下弦拉杆。
4)当构造柱或芯柱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外加柱;当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墙体交接处增设互相可靠拉结的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构造柱。
5)当圈梁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圈梁;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端加锚杆代替;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上下两端增设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圈梁。
6)当预制楼、屋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或增设托梁加固楼、屋盖。
薄弱易倒部位,宜采用的加固方法
1)窗间墙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板墙等方法加固。
2)支撑大梁等的墙段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砌体柱、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板墙等方法加固。
3)支撑悬挑构件的墙体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宜在悬挑构件端部增设钢筋混凝土柱或砌体组合柱加固。
4)隔墙无拉结或拉结不牢,可采用镶边、埋设钢夹套、锚筋或钢拉杆加固;当隔墙过长,过高时,可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进行加固。
5)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和水箱间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面层或外加柱加固,其上部应与屋盖构件有可靠连接,下部应与主体结构的加固措施相连。
6)出屋面的烟囱、无拉结女儿墙、门脸等超过规定的高度时,宜拆除、降低高度或采用型钢、钢拉杆加固。
7)悬挑构件的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加拉杆或采取减少悬挑长度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和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宜采用以下加固方法:
1)单向框架应加固,或改为双向框架,或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且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
2)单跨框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在大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最大间距且不大于24m的间距内增设抗震墙、翼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或将对应轴线的单跨框架改为多跨框架。
3)框架梁柱配筋或承载力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外包型钢、增大截面法、粘钢板或粘碳布等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4)框架柱轴压比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
5)房屋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赠送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也可设置支撑加固。
6)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加厚原有墙体或增设端柱、墙体等。
7)楼梯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粘贴钢板、碳布或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
构件加固
基础加固
加大基础底面积
适用范围: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现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
基础加大底面积示意图
构造要求:
a、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b、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c、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采用焊接**进行拉结,并设置梅花布置的拉结筋(如抗剪需要该筋需根据计算确定)。
加深基础法
适用范围:加深基础法适用于地基浅层有较好的土层可作为持力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该方法即将原基础埋置深度加深,使基础支承在较好的持力层上,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构造要求:
a、采用加深基础法加固既有房屋基础时需分批、分段、间隔进行。间隔开挖长度约1.2m左右,宽度约0.9m的竖坑;
b、基础下的竖坑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灌注,并在距原基础底面80mm处停止灌注,待养护一天后再掺入膨胀剂和速凝剂的干稠水泥砂浆填入基底空隙,确保密实。
锚杆静压桩
适用范围: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锚杆静压桩工作原理示意图
原基础构造要求: 原基础承台除应满足有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承台周边至边桩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0mm; 原基础压桩孔部位作为承台的基础厚度不宜小于350mm,否则应采取附加封桩锚固措施; 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应为50~100mm; 压桩孔内应采用C30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筑密实。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原基础厚度小于350mm时,封桩孔应用2φ16钢筋交叉焊接与锚杆上,并应在浇筑压桩孔混凝土的同时,在桩孔顶面以上浇筑桩帽,厚度不得小于150mm。
桩身构造要求:
桩身材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 对钢筋混凝土桩宜采用方形,桩的边长宜为200~300m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桩内主筋应按计算确定。
当方桩截面边长为200mm时,配筋不宜少于4φ10;当边长为250mm时,配筋不宜少于4φ12;当边长为300mm时,配筋不宜少于4φ16; 每节桩长宜为1.0~2.5m,桩节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应采用焊接连接。
锚杆构造要求: 锚杆可采用光面直杆镦粗螺栓或焊箍螺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压桩力小于400kN时,可采用M24锚杆;当压桩力为400~500kN时,可采用M27锚杆; 锚杆螺栓的锚固深度可采用10~12倍螺栓直径,并不应小于300mm,锚杆露出承台顶面长度应满足压桩机具要求,一般不应小于120mm; 锚杆与压桩孔、周围结构及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
砖墙加固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适用范围: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是在面层砂浆中配设一道钢筋网或钢板网或焊接钢丝网,达到提高墙体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加固方法。其优点是出平面抗弯刚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平面内抗剪强度和延性提高较多,抗塔抗裂性有较大幅度改善,该方法适用于静力加固和中高烈度的抗震加固。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砖墙示意图
构造要求: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采用焊接**进行拉结,并设置梅花布置的拉结筋(如抗剪需要该筋需根据计算确定)。
二、砼柱加固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适用情形
具体加固方法
1
增大截面加固法
适用范围
增大截面加固法,即通过增加原构件的受力钢筋,同时在外侧重新浇筑混凝土以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来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增大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部分情况下也可以加强连接的可靠性;其缺点是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长、占用建筑空间较多等。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示意下图所示。
增大截面加固法加固砼柱示意图
构造要求
a、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3;
b、新增部分,可采用现浇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浇筑而成。也可采用掺有细石混凝土的水泥基灌浆料灌注而成。
c、新增混凝土厚度要求:人工浇筑:≥60mm;喷射:≥50mm。
d、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时,原构件混凝土表面应经处理,设计文件应对截面处理方法和质量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除混凝土表面应予打毛外,尚应采取涂刷结构界面胶、种植剪切销钉或增设剪力键等措施。
e、柱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加锚式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U形箍直径应与原箍筋直径相同;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经验之谈
a、四边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务必确保新增箍筋封闭。
b、当采用单边、两边或三边增大截面加固混凝土柱时,新增箍筋无法封闭的情况下,可采用新增箍筋与原有箍筋焊接的形式实现封闭效果。
2
外包型钢加固法
适用范围
外包型钢加固法,按其与原结构连接**分为外粘型钢加固法和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均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外包型钢加固混凝土柱示意如下图所示。
外包型钢加固法加固砼柱示意图
构造要求
a、加固角钢不应小于L75×5;
b、扁钢箍板或缀板不应小于40mm×4mm,其间距不应大于20r(r为单根角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且不应大于500mm;在节点区,其间距应适当加密。
c、外包角钢两端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角钢下端应锚固于基础,中间应穿过各层楼板,上端应伸至加固层的上一层楼板底或屋面板底。
d、外包型钢加固柱时,应将原构件截面的棱角打磨成半径r大于等于7mm的圆角。外粘型钢的注胶应在型钢构架焊接完成后进行。
e、外粘型钢的胶缝厚度宜控制在3mm~5mm;局部允许有长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8mm的胶缝,但不得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范围内。
经验之谈
a、新增角钢沿柱高必须全部贯通,如角钢遇楼层梁无法通过时,可通过采用等代钢筋穿过楼板与上下楼层加固角钢焊接;
b、在梁柱节点位置,扁钢无法穿过混凝土梁时,亦可采用等代钢筋穿过混凝土梁与左右两侧加固角钢焊接的形式进行加强锚固;
c、对于底层柱加固,加固角钢端部必须锚固于原结构基础顶面,对于埋置在地基土内部分加固角钢,应浇筑混凝土围套进行防锈处理,如上图中3-3剖面图;
d、如有特殊要求时,混凝土柱采用外包型钢进行加固后,尚需进行防火处理,鉴于目前国家无相关规范要求,通常做法同钢结构防火做法,如涂刷薄型或厚型防火涂料。
3
粘贴碳布环向封闭箍加固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提高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和构件整体延性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
构造要求
a、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b、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碳布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阳光或有害介质中,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
c、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经验之谈
a、必要时可对碳纤维片材和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进行现场取样检验。
b、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面积应不少于设计量,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
c、 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的方法来检查,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低于95%。
三、砼梁加固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适用情形
具体加固方法
1
外粘碳布加固法
构造要求
a、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
c、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量:预成型板不宜超过2层;纤维布不宜超过4层。
经验之谈
a、粘贴延伸长度的问题。对于梁底受弯加固,碳布粘贴延伸长度不满足时,可采用附加锚固形式,如端部加强U型箍;对于梁支座受弯加固,当粘贴延伸长度不满足时,可采用钢板条+射钉的形式进行端部锚固。粘贴延伸长度的确定,可参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10.2.5条。
b、粘碳布和粘钢板相遇问题。梁支座受弯加固,如处理另外一个方向采用粘钢板加固时,应碳布在下钢板在上。
c、防火问题。由于粘贴碳布加固,其材料包括粘结剂和碳布两种材料,其中粘结剂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高于60℃,故对于高温环境的混凝土结构采用该方法进行加固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目前国家无相关规范要求,通常做法为采用水泥砂浆抹面。
2
外粘碳布U型箍
构造要求
a、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b、锚固U型箍宽度:端箍应≥梁底碳布宽度的2/3,且应≥200mm;中间箍应≥梁底碳布宽度的1/2,且应≥100mm。
c、抗剪加固U型箍: U型箍上端应设置纵向压条锚固,当梁高h≥600mm时,应在梁腰部增设一道纵向腰压条。
3
外粘钢板加固法
构造要求
a、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
c、粘贴钢板厚度要求:人工涂胶≤5mm;压力注胶≤10mm;
d、粘贴钢板加固量:受拉区≤3层;受压区≤2层;且钢板总厚度≤10mm。
经验之谈
同混凝土梁受弯加固外粘碳布。
4
外粘钢板U型箍
构造要求
a、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b、锚固U型箍:端箍应≥梁底钢板宽度的2/3,且应≥80mm;中间箍应≥梁底钢板宽度的1/2,且应≥40mm;U型箍厚度应≥梁底钢板厚度的1/2,且应≥4mm;
c、抗剪加固U型箍: U型箍上端应设置纵向压条锚固,当梁高h≥600mm时,应在梁腰部增设一道纵向腰压条。
5
外粘型钢
构造要求
a、角钢厚度应≥5mm,角钢边应≥50mm;
b、缀板截面 应≥40mmx4mm,其间距用≥20r(r为单根角钢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且应≤500mm。
经验之谈
a、加固方案选择问题。由于该加固方法需将所有扁钢箍穿过原楼板,该做法对原楼板损伤太大,故一般不建议采用该加固方法。如确实需要采用该方法,可采用钢筋代替扁钢箍,减少对原楼板的破坏。
b、防火问题同混凝土柱采用外粘型钢加固,可参见砼柱加固。
四、常用加固材料技术要求
1
混凝土
1、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高一级,且不得低于C20级;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4.1条。
2
钢材及焊接材料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4.2条
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1、纤维复合材的纤维必须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应选用聚丙烯腈基不大于15K的小丝束纤维
(2)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严禁采用预浸法生产的纤维织物。
(3)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4.3条要求。
2、其他参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4.1条。
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1、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宜按其基本性能分为A级胶和B级胶;对重要结构、悬挑构件、承受动力作用的结构、构件,应采用A级胶;对一般结构可采用A级胶或B级胶。
2、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粘结抗剪强度检验。检验时,其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0、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
3、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作为胶粘剂。
4、其他参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第4.4条。
五、体系抗震加固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整体验算,可采用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作为衡量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指标,也可按设计规定方法对加固后的墙段用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
1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加固后的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公式中参数含义参见《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5.1.4条。(PS:规范请在公众号内回复“加固规范”获取)
与鉴定不同的是,要按不同的加固方法考虑相应的加固增强系数,并按加固后的情况取体系影响系数ψ1和局部影响系数ψ2。
1、墙段加固的增强系数对A、B类砌体房屋均相同,对面层加固,根据原墙体的厚度和砂浆强度等级、加固面层的厚度和钢筋网等,取1.1~3.1;对板墙加固,根据原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取1.8~2.5;对外加柱加固,当鉴定不要求构造柱时,根据外加柱和洞口情况,取1.1~1.3。
2、构造影响系数对A、B类砌体房屋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构造柱的影响系数上:
a、增设抗震墙厚后,若横墙间距小于鉴定标准对港欣楼盖的规定值,取ψ1=1.0;
b、鉴定不要求有构造柱时,增设外加柱和拉杆、圈梁后,整体性连接的系数(楼屋盖支撑长度、圈梁布置和构造等)取ψ1=1.0;鉴定要求构构造柱时,增设的构造柱需满足鉴定要求,相应的影响系数材能取ψ1=1.0;
c、采用面层、板墙加固或增设窗框、外加柱的窗间墙,其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取ψ2=1.0;
d、采用面层、板墙加固或增设支柱后,大梁支撑长度的影响系数取ψ2=1.0。
2
受剪承载力验算法
墙体加固后,按现行的规定:对墙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司验算:
不计入构造影响时: V≤ηVRo
计入构造影响时: V≤ηψ1ψ2VRo
公式中参数含义参见《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5.1.5条。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主要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框架结构体系的方案。加固后房屋的抗震验算,可采用与抗震鉴定同样的建行方法。混凝土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应按加固后的结构状况,确定其地震作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的取值。
1
A类房屋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二级鉴定时,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等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a、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的规定时,可取1.4
b、当各项构造均符合《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3节B类建筑的规定时,可取1.25;
c、当各项构造均符合《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2.1~第6.2.7的规定时,可取1.0;
d、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0.8;
e、当结构受损或发生倾斜但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
2、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局部构造不符合《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2节抗震措施要求的程度,采用下列三项系数选定后的最小值:
a、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框架,可取0.8~0.95;
b、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2节抗震措施要求时,取0.7~0.95;
c、抗震墙之间楼盖、屋盖长宽比超过《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2.1条第4款的规定时,可按超过的程度,取0.6~0.9。
4
B类房屋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墙体边缘构件等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a、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的规定时,可取1.4;
b、当各项构造均符合《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3.1~第6.3.9条的规定时,可取1.0;
c、当各项构造均符合《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15第6.2节A类房屋鉴定的规定时,可取0.8;
d、当结构受损或发生倾斜但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钢结构建筑规范?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47号
现批准《钢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7-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5、3.1.2、3.1.3、3.1.4、3.1.5、3.2.1、3.3.3、3.4.1、3.4.2、8.1.4、8.3.6、8.9.3、8.9.5、9.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
目 次
1总 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设计规定
3.1设计原则
3.2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3.3材料选用
3.4设计指标
3.5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4受弯构件的计算
4.1强度
4.2整体稳定
4.3局部稳定
4.4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5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5.1轴心受力构件
5.2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5.3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5.4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6疲劳计算
6.1一般规定
6.2疲劳计算
7连接计算
7.1焊缝连接
7.2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7.3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7.4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7.5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7.6支座
8构造要求
8.1一般规定
8.2焊缝连接
8.3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8.4结构构件
8.5对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要求
8.6大跨度屋盖结构
8.7提高寒冷地区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8.8制作、运输和安装
8.9防护和隔热
9塑性设计
9.1一般规定
9.2构件的计算
9.3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10钢管结构
10.1一般规定
10.2构造要求
10.3杆件和节点承载力
11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1.1一般规定
11.2组合梁设计
11.3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11.4挠度计算
11.5构造要求
附录A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附录B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附录C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D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附录E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附录F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浅谈钢结构防水2007-06-06 平面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软件NDAS2D及其应用2007-06-05 结构动力学2007-06-0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2007-06-05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例题》2007-06-05 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2007-06-05 常见建筑物结构的种类有哪些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2007-05-25 《钢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2007-05-23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2007-05-11 《钢结构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设计》已经出版2006-07-20 建筑师的欧洲视角2006-07-11 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2版)2006-07-06 2006年中国钢材行业研究咨询报告2006-02-06 《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制作、安装、新工艺、新技术及常用数据实务全书》2005-12-29 《最新钢结构设计、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进度控制与科学管理及标准规范实用全书》2005-12-29 《钢结构工程设计制图编制方法、内容深度与表示方法实例与图集》2005-12-29 《轻型钢结构工程制作安装要点与质量验收图表对照手册》2005-12-29 《轻型钢结构设计与制作新技术实用手册》2005-12-29 《最新钢结构工程概预算编制与定额应用实用全书》2005-12-29 《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验收要点对照使用手册》2005-12-29 《2004最新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新技术新标准与质量监督检验评定实务全书》2005-12-2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事故分析处理全书》2005-12-29 《钢结构设计规范与钢结构设计计算、安装技术实用手册》2005-12-29 《最新钢结构制作、安装、涂装新工艺新技术与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2005-12-29 《最新钢结构连接新工艺、新技术与钢结构腐蚀控制实用手册》2005-12-29 《最新钢结构设计实用手册》2005-12-29 《钢结构制作安装技术实用手册》2005-12-29 《最新轻型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与质量缺陷防治实用手册》2005-12-29 《现代钢结构工程施工必备数据资料分类汇编》2005-12-29 《现代轻型钢结构安装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实用手册》2005-12-29 《最新钢结构工程优化设计、施工工艺改井实例详细图集》2005-12-29 《轻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与工程施工监理及验收操作规范实用手册》2005-12-29
2013年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规范是要施工现场配置的工具书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查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你的规范配置是否齐全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所以规范是要从书店去买来用的,不能用电子版的。
第一部分土建类工程建设国家标准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1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1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3.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1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17. 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18.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19.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2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2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22.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2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4.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2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规范GB50098-200926.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27.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28.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2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30.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程GB 50113-20053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32. 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33.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20063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201135.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20083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0146-9037.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38.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3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40.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4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4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45.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46.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47.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4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4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50.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5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5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局部修订)5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4. 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9555.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56.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20105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5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6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6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63.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6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6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6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69. 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200670.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7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72.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73. 石油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453-2008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7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7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7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8.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79.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573-20108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8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8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201083.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84.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85.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86.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69-201187. 预制组合立杆技术规范GB50682-201188.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 50708-201289.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程GB/T50733-201190.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755-201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91. 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CECS01:20049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93.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94.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95. 砖砌圆筒仓技术规范CECS08:8996. 进口木材在工程上应用的规定CECS12:8997.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98.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99.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00.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24:9010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102. 双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6:90103.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104. 柔毡屋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29:91105.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8:2004106.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107. 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接设计规程CECS43:92108.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CECS48:93109.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技术规程CECS52:2010110. 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111. 混凝土电视塔施工技术规程CECS58:94112.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113.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 (与CECS 70:94)114. 二甲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CECS73:95115.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116. 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CECS78:96117. 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80:2006118.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119.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120.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180:2005121. 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94:2006122. 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195:2006123. 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196:2006124. 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199:2006125.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2006126. 植物纤维石膏渣空心砌块应用技术规程CECS201:2006127.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128. 建筑室内吊顶工程技术规程CECS255:2009129. 蒸压粉煤灰砖建筑技术规范CECS256:2009130. 混凝土砖建筑技术规范CECS257:200913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CECS266:2009132. 水工混凝土外保温聚苯板施工技术规范CECS268:2010133. 自承重砌体墙技术规程CECS281:2010134. 轻钢构架固模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CECS283:2010135. 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CECS290:2011136. 高差仪应用技术规程CECS314:2012城镇建设工程行业标准137.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138.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97139. 煤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CJJ5-83140.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141. 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2-91142.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3-91143.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44. 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53-93145.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CJJ62-95建筑工程行业标准14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47.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14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149.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50.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200615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152. 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200815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54.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155.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1-9315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57.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158.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15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6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6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6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16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164.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16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6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67.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168.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16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17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171. 自流平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172.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备案号J278-2010173.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17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7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76.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77.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2011178.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179.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5/备案号J1006-2010180. 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JGJ/T90-9218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93-9118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183.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184.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85. 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JGJ/T90-9218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T92-200418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88.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189.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9519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10/备案号J65-201019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19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193. 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3-200819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195. 机械喷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19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97.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备案号J986-2010198.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199. 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200.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20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202.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20032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204.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备案号J886-200920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06.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 207.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208.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备案号J43-201020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备案号J84-2011210.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备案号J85-200921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212.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备案号J886-2009213.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214.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21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21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217. 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JGJ/T186-200921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219.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备案号J1138-2010220.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221.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222.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2012备案号J861-2012223.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备案号J884-2009224.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备案号J970-2009225.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备案号J887-2009226.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备案号J888-2009227.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J892-2009228.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定JGJ/T185-2009/备案号J951-2009229. 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JGJ/T186-2009/备案号J952-2009230.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备案号J953-2009231.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备案号J954-2009232.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备案号J957-2009233.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备案号J987-2010234.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备案号J974-2010235.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JGJ/T197-2010/备案号J1086-2010236. 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198-2010/备案号J993-2010237.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备案号J999-2010238.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JGJ/T204-2010239. 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5-2010/备案号J991-2010240.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备案号J1038-2010241.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08-2010/备案号J1007-2010242.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备案号J1009-2010243.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0-2010/备案号1005-2010244. 建筑工程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规程JGJ/T211-2010/备案号J1004-2010245.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备案号J1080-2010246. 建设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备案号J1067-2010247.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JGJ/T216-2010/备案号J1068-2010248. 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2010/备案号J1139-2010249. 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评价标准JGJ/T222-2011/备案号J1217-201125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备案号J1127-2010251.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备案号J1124-2010252. 建筑施工承接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备案号J1128-2010253. 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233-2011/备案号J1144-2011254. 择压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4-2011/备案号J1157-2011255.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备案号J1166-2011256. 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JGJ/T238-2011/备案号J1156-201125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JGJ 248-2012备案号J 1397-2012258. 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249-2011/备案号J1215-2011259.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备案号J1218-2011260.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253-2011/备案号J1329-2011261.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54-2011/备案号J1336-2011262.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备案号J1230-201126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JGJ/T259-2012 备案号J1403-2012264.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JGJ/T273-2012备案号J1411-2012265.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276-2012 备案号1354-2012266.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2012备案号J1414-2012267.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83-2012/备案号J1404-2012电力工业标准268.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93269. 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技术规定DL5024-93270. 火力发电厂建筑装修设计标准DL/T5029-94271.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DL/T5035-200327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273.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DLGJ99-91274.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关于钢结构加固规范2013和钢结构加固规范 碳纤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