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钢结构设计

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混凝土加强框规范)

钢结构设计 3周前 ( 12-24 21:19 ) 8047 2条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我们哦,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混凝土加强框规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我们哦,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请资询框架梁支设加固要求,标准

不同的建筑,结构也是不一样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框架结构建筑越来越多了,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建筑应该如何加固?框架结构建筑的主要构件就是框架梁和框架柱,梁和框组成的框架就是用来承受房屋全部荷载的结构。在框架结构建筑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加固的时候,主要是针对框架梁和框架柱来进行加固的,这是房屋加固相比是有区别的。那么框架结构建筑应该如何加固呢?一、框架柱加固1、框架柱轴压比超过规范规定可根据碳纤维布试验结果缠绕加固,增加柱混凝土侧向约束,并提高构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2、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在原柱四周加包钢筋混凝土,增强区域框架柱承载能力。3、留用原结构柱,在柱周包型钢骨架,并在二者之间灌注结构胶,随后对加固后的柱外包钢丝网抹高强砂浆。框架结构建筑应该如何加固?二、框架梁加固1、采取结构胶粘钢板剪力箍加固框架梁,并在钢板表面抹水泥浆。2、对于主梁端部箍筋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梁体,可在梁端粘贴U形碳纤维布提高抗剪能力。3、对非结构垂直裂纹进行结构胶灌注加压封闭处理。4、进行钢筋阻锈处理,穿入加强通长筋,植入U形箍筋,安装抗剪钢托座并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框架结构建筑的优点是有很多的,优点有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框架结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与它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混凝土加固方案是怎样的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2工程加固说明:
本工程包括植筋、柱包钢压力注胶、钢结构支撑梁、混凝土墙体拆除。根据现场图纸设计要求以及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后锚固技术规程》,特拟定以下具体施工方案:
二、植筋施工方案
工艺流程:打孔→清孔→钢筋处理→配胶→钢筋植入→养护。
1施工必须在-10℃以上环境下施工,施工使用温度环境低于-10℃时,应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2其它施工前安全注意事项:
2.1施工前须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电线有无破损、漏电现象。
2.2高空作业时以搭设脚手架并系好安全带。
3定位
3.1按设计要求标示植筋钻孔位置、型号,如果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对梁、柱)或部分布筋内侧(对板、剪力墙)。
3.2该工序所用主要工具:卷尺、墨斗、铅笔。
4、钻孔
4.1 钻孔宜采用冲击电锤成孔,如遇不可切断钢筋应调孔位置避开,对于固立特高效植筋胶,钻孔直径d 4~8mm,锚固长度15d,均能保证所植钢筋达到屈服。
4.2钻孔孔壁潮湿,有水对锚固力没有影响。
4.3该工序所用主要工具:电锤、水钻或风镐。
附表:
螺纹钢筋直径
(mm) 钻孔直径
(mm) 锚固长度
(mm) 24h后拉拔力
(KN)
10 14 150 26.50
12 16 180 38.50
14 18 210 52.20
16 20 240 61.80
18 22 270 86.30
20 25 300 106.20
22 28 330 127.80
25 30 375 166.40
5清孔
5.1钻孔完毕,孔内粉尘用压缩空气将孔内粉屑吹出,然后用毛刷将孔壁刷净然后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将孔口临时封闭。
5.2该工序所用主要工具:清孔风机、毛刷、卷尺。
6钢筋除锈
6.1钢筋锚固长度范围的铁锈应清除干净。
6.2该工序所用主要工具:角磨机、钢丝轮片。
7植筋
7.1将浸泡好的植筋胶放入孔内,也可用细钢筋配合往孔内送胶。锚固胶填充量已插入钢筋后有少量剂溢出为宜,钢筋可采用旋转或手锤击打入孔。该植筋锚固胶不流淌,水平孔、倒垂孔也可方便快捷植筋。
7.2该工序所用主要工具:手套、手锤。
8固化、养护
固立特植筋在常温、低温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温度20℃左右,24小时即可负载使用;若固化温度在0℃左右,48小时可负载使用;植筋后4小时内不得扰动钢筋,若有较大扰动宜重新植筋。
9检验
9.1固立特植筋胶力学性能极佳,正常操作即可达到钢筋设计值而锚固端无损。检验一般采用千斤顶、锚具、反力架系统做拉拔试验。
9.2该工序所用主要工具:千斤顶、锚具、反力架、压力表。
9.3检验标准:以国家承认工程检测中心检测数据为工程施工质量依据。
三、外包型钢加固(压力注胶)
施工工艺: 表面处理→安装→预埋胶管→封边→配胶→加压→固化检测→防腐处理
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必须要将结构面清理干净,按设计图纸,在混凝土粘钢位置测放打磨控制线,待打磨工作完成后补加粘钢位置线。
2砼表面打磨打磨掉混凝土浮层,直至完全露出坚实新结构面,混凝土表层出现剥落、空鼓、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以剔除,用指定材料修补,裂缝部位应首先进行封闭处理。
3钢材表面打磨钢材粘接面,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用砂轮磨光机打掉腐蚀层。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其后擦拭干净。
4组装焊接根据图纸或洽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钢材进行组装焊接,角钢与原结构柱尽量贴紧,竖向基本顺直,如原结构柱出现较大偏差,应进行顺直处理,箍板与角钢搭接部位需焊接,焊缝应符合设计及《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要求。
5埋管注胶
5.1焊缝检验合格后,用环氧砂浆沿钢材边缘封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埋管位置及间距。如不埋管,可在角钢和箍板上钻φ6注胶孔,孔间距不大于500mm。
5.2严格按结构胶说明书提供的配比配制,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一次配胶量不宜过多,以40~50分钟用完为宜。
5.3用气泵和注胶罐进行注胶,注胶时竖向按从下向上的顺序,水平方向按同一方向的顺序,注胶时待下一注胶管(孔)溢出胶为止,依次注胶,直至所有注胶管(孔)均注完。最后一个注胶管(孔)用于出气孔,可不注胶,注胶结束后清理残留结构胶。
6竣工验收结构胶固化后用小锤轻轻敲击钢材表面,从音响判断粘接效果,如有个别空洞声,表明局部不密实,须再次高压注胶方法补实。
四、墙体拆除及钢结构梁承托
1墙体拆除前应对上部分保留墙体进行卸荷支撑处理,然后在高于扶梯洞口相应的位置沿墙体凿出高度500mm,宽度与墙体等宽的空口(置放支撑钢梁)。
2确定钢梁两端的支点,采用植筋工艺固定牛腿埋件与钢梁焊接,其标准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钢梁置放完毕后,梁顶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环氧砂浆进行填补。钢梁表面涂刷防锈漆。
3测定出需拆除轻体的位置,做好安全防护,采用水钻切割或风镐剔除,做到不破坏其它原结构。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规》,遵守公司关于《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
2开工前技术人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内容、方案和安全注意事项,明确各工种岗位职责,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监督;
3施工区域内拉好围栏,与施工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4施工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减少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
5对参加本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培训,杜绝野蛮施工。

混凝土结构植筋数量规范要求多少

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φ8φ18φ22φ25植筋数量(根) 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 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规范

700mm*700mm,5m高柱子模板加固间距规范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求加固牢固。 柱模板抱箍加固间距要根据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及振捣产生的振动力进行计算。 一般5m高柱子加固抱箍下部三道间距400mm,往上三道间距600mm,再往上间距800mm就可以。

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混凝土加强框规范)

网友昵称:抚顺加固改造设计公司
抚顺加固改造设计公司于2024-11-07回复
最新版的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非常实用,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下载方便,内容详尽,强烈推荐!
网友昵称:承德加固改造设计公司
承德加固改造设计公司于2024-11-07回复
混凝土框架加固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非常实用的参考资料,对于任何需要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的项目来说,都是必备的工具书,强烈推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