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辽源钢结构设计公司

私家陵园简介(私人陵园怎么办理)

辽源钢结构设计公司 2周前 ( 11-23 16:54 ) 5553 抢沙发
今天给各位分享私家陵园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私人陵园怎么办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李时珍陵园的陵园简介,2、,南山龙园的陵园简介,3、,北京明十三陵简介,4、,沭阳烈士陵园有简介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私家陵园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私人陵园怎么办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李时珍陵园的陵园简介

李时珍陵园: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李时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古时即列入“蕲阳八景”,李时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时珍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为仿古(明代)建筑群,气势恢弘,错落有致,工程获“鲁班奖”,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医学资 料、药物标本和郭沫若、邓颖超、方毅等同志的题词。李时珍医史文献馆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馆名,分医中之圣、科学之光、功业长存、伟人永生四个部分介绍李时珍光辉的一生,馆内珍藏中外《本草纲目》版本十余种,以及古今中外介绍李时珍的医药书籍、文献资料和报刊杂志等等。李时珍药物园包括药物碑廊和百草园两部分,为我国第一家中医药自然博物馆。本草碑刻长廊镶嵌128幅药材石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百草园种植各类药材310多个品种。李时珍陵园自1981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

南山龙园的陵园简介

南山龙园是成都铁路局元管理中心投资并控股修建私家陵园简介,隶属于重庆市民政局管辖下的大型艺术景观陵园,为重庆直辖之前被市政府规划批准的市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公司自1997年创立以来便将建设和管理定位在国际化的标准,使公司的品牌和服务水准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南山龙园已于2002年在重庆市公墓行业率先取得私家陵园简介了ISO9001 -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开通了南山龙园网站,随时可以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网上咨询、选位和祭拜等特色服务。

南山龙园距离市区15公里,离黄桷垭政府1公里,地理位置极佳,交通十分方便,从市区出发有公交车、中巴车、索道等多种交通工具40分钟可到达,公司常年备有车辆免费接送客户到园区参观、选位,且园区内设有观光电瓶车在园区接送客户。

南山龙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南山风景区洪家坡佛头山,是原美、法领事馆、国民党中央银行金库旧址,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坐拥万亩天然森林,整个山型呈佛祖禅坐福佑众生之象,宝相庄严,紫气横溢。站在园区内,背靠人头山,举目远眺,群山环绕,鸟语花香,正好印证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千古佳句。南山龙园以“顺应山型、点缀自然”为规划原则,前方一潭官印水凝气聚神,形成“前有照、后有靠、左右环抱”的经典风水格局,是不可多得的风水福地。

这里是生命终点的一方净土, “尊重生命、礼敬生命”不仅是每一个现代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南山龙园全体员工信奉的服务理念。南山龙园全体员工将秉持“生命有限、关怀无限”的现代人文理念与“诚信、亲和、积极、回馈”的企业精神,为民众提供一片无忧、无虑、无尘的花园式净土。

南山龙园位于风景优美的南山风景区,周围除群山环绕,森林青绿以外,在其规划的500亩面积内,尚有300亩风景林区,构成了“常年青山绿水,春来鸟语花香”的自然氛围。

南山龙园秉承“生命有限,关怀无限”的现代人文理念,为客户提供体贴的服务,规划建设中的南山龙园是艺术景观陵园,是生命公园。

永久合法艺术景观陵园/重庆市重点工程/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建造/海外专业人事管理

南山龙园坐落在南山风景区洪家坡人头山,尽享“左右有抱,后面有靠,前面有照”的经典风水格局。

南山龙园由管理中心,慈恩生命纪念馆、龙园寺三大主体建筑和“儒、慈、和、顺、敬、孝、归、礼、龙、佛、道、一、天”等十二个主题室外福寿园构成。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中国古代的建筑十分辉煌,至今给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十三陵就是遗产当中比较知名的陵墓,除了知名度很高,还是少有的保存完整的陵墓,接下来看看北京明十三陵简介。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km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占地面积80km2,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止于清朝初年,历时200余年。依陵寝营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长陵(永乐皇帝陵)、献陵(洪熙皇帝陵)、景陵(宣德皇帝陵)、裕陵(正统皇帝(即天顺皇帝)陵)、茂陵(成化皇帝陵)、泰陵(弘治皇帝陵)、康陵(正德皇帝陵)、永陵(嘉靖皇帝陵)、昭陵(隆庆皇帝陵)、定陵(万历皇帝陵)、庆陵(泰昌皇帝陵)、德陵(天启皇帝陵)、思陵(崇祯皇帝陵)。

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23位皇后、1位皇贵妃以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此外,陵区内还建有7座妃坟园寝(东井、西井、万贵妃坟、悼陵、四妃二太子坟、贤妃坟、郑贵妃坟及二李、刘、周四妃坟)和1座太监陪葬墓(王承恩墓)

以及为帝后谒陵服务的行宫、苑囿等各式建筑。在陵域周围的10个天然山口(东山口、中山口、榨子口、西山口、德胜口、雁子口、锥石口、贤庄口、灰岭口、老君堂口)处修筑了城垣、拦马墙等防御设施,以保陵区安全。

明代皇陵的营建分为卜选陵址、拟定规制、备料施工等几个步骤。卜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一般先由卜选官员即朝中一、二品官员率风水堪舆人员依据风水理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经实地勘察后,选出一处或数处“风水吉壤”,上奏皇帝,必要时还要画出图样,贴上说明,最后由皇帝裁定。

成祖朱棣称帝后即有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打算。明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命令礼部尚书赵羾带领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来到北京附近踏勘陵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昌平境内的黄土山找到了万年吉壤。朱棣遂封黄土山为天寿山,降旨圈地方圆80里作为陵区禁地。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不是按照《周礼》左昭右穆的方式,而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余脉)的布局排列的。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其他各陵分列其左右。十三陵中长陵最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陵寝建造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皇帝生前所建陵,规模大且装饰华丽(如长陵、永陵、定陵);

二是由嗣帝所建陵,因有先皇“从俭建陵”的遗诏或受葬期、国力的影响,规模小且比较简朴(如献陵、景陵);三是皇帝生前未来得及建陵,改朝换代后由下一朝代营建(如思陵)。

明十三陵以规模宏伟壮观、陵园体系完整、布局庄严和谐、景色优美静谧、风格典雅古朴著称于世。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一个完整的风景名胜区又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2

景点简介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总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皇陵建筑群之一。陵区群山环抱,陵前有河水蜿蜒,山清水秀风景殊胜。来此可以参观建筑、风景,也能了解古代皇帝的丧葬规格。

明十三陵是个统一的整体,而各陵又自成一体,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陵与陵之间距离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各陵均呈扇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十三陵中目前仅开放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

神路

神路位于十三陵南端,是通往十三陵区的通道,总长约7公里,也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组成。神路的最南端是石牌坊,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枋建筑。

石像生位于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整齐地排列着,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精美石雕,也是神路最大的看点。

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点之一。

定陵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同时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其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昭陵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宝顶等。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修葺复原的陵园。

北京明十三陵简介3

关于十三陵的简介。

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2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

北京昌平十三陵是谁的墓地都有哪些陵园,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天安门约50公里。它们分别是明成祖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共计十三座。

定陵是唯一发掘的陵墓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该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如今,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现在你应该知道十三陵是谁的墓地了,其实就是明朝皇帝皇后们的墓葬群,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虽然是墓地,但是建筑非常辉煌,而且给人一种浓重的历史感,非常具有文化、历史价值。因此,现在被列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也是许多历史学家想要了解明代的途径之一。

沭阳烈士陵园有简介吗?

沭阳烈士陵园简介如下

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有一处松柏苍翠、花草茂盛、环境幽静的胜地,这就是沭阳烈士陵园。

  走近这处庄严的圣洁之地,一座坐北朝南的乳白色人字形大门,令人肃然起敬。大门上方的"沭阳烈士陵园"六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门两旁各镶嵌一块楹联式黑色大理石,上面分别镌刻着书法家姜华手书的毛泽东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吟哦诗句,令人心潮澎湃,顿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饮水思源,为了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1958年,沭阳县人民政府行文在此修建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 40亩。始建时,园中仅有烈士墓三座。后经1963年、1975年和1985年三次扩建,现在,陵园内有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史迹陈列馆等多组纪念性建筑。

进入陵园大门,放眼望去,园内松柏森森,绿草如茵,空气中弥漫着松柏特有的清香之气。与陵园大门紧密相连的,是一个纪念广场,中间笔直的水泥甬道,通向庄严雄伟的方柱形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高18米,建于1975年。两层阶台式碑座呈正方形,碑冠采用我国古代传统碑塔的造形,四面斜坡垂脊,古朴美观。碑身下部约两米高,用长方形花岗岩巨石砌成。四边各镶嵌8块葵花装饰雕,象征革命先烈赤胆忠心永向党的高贵品质;碑的正面,雕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阳文金色大字。碑的左面,用阴刻手法镌刻着"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20个金色大字;右面,用同样笔法镌刻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27个金色大字。背面文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年月日"等字样。纪念碑的四周生长着苍松翠

沭阳烈士陵园自1972年对外开放以来,前来瞻仰、祭扫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每年清明节期间,来陵园瞻仰烈士遗像、祭扫烈士墓的党政机关、驻军、中小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各界人士约10万人次;一些单位的党、团组织,还特地到这里来为新党员、新团员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把烈士陵园当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革命先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正在跨越时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陵南的四大陵园 是哪些

广东从公元206年已开始兴建宫廷园林私家陵园简介,其中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为“岭南四大名园”。

清晖园

清晖毓秀 位于顺德区。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原为明朝万历丁末状元黄士俊的府邸。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复经龙家一门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上世纪九十代以来,地方政府对清晖园投入私家陵园简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扩复旧制,丰富园内旅游项目,完善园内布局,使清晖园这个百年名园重现古名园的风采。清晖园的建筑艺术造诣颇高。庭院曲径回廊,景趣盎然,园内幽深清空,布局紧凑,步移景换;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致朴素。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银杏千秋,龙眼百龄,玉棠春瑞,垂柳轻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玄歌,听一粤曲,令你心清耳悦,如醉如痴。“清晖毓秀”由此而得名。清晖园 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作为明朝时期的状元府邸,清代龙家子孙“一门三进士”,是当时广东有名的书香门第,并传为美谈。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亭、榭、厅、轩、馆、楼、阁、廊、舫等建筑形式品种齐全,建筑外观独特,具有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还有多姿多彩的窗,别具一格的雕花地砖,独具特色园林布局和题材丰富的灰塑壁画,工艺精湛的木雕工艺以及珍贵的陶瓷艺术品等等,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顺德清晖园位于顺德大良,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岭南园林的代表。 原址原为黄氏花园。明万历年35年顺德杏坛镇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为私家陵园简介了光宗耀祖,于明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清乾隆年间,黄家衰落,庭院荒废。当地龙氏碧鉴海支系21世龙应时得中进士,将天章阁、灵阿之阁购进。该院归龙家后,由龙应时传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后来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间部分归龙廷槐,而左右两侧为龙廷梓所得。龙廷梓将归他的左、右两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人们俗称左、右花园,南侧的龙太常花园在园主衰落后,卖给了曾秋樵,其子曾栋在此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广大园。

龙廷槐字澳堂,于乾隆53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编修,记名御史。嘉庆五年辞官南归,居家建园。嘉庆11年,其子龙元任请了江苏武进进士,书法家李兆洛书写了“清晖园”三字书余园的正门上方,以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园林经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

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东莞可园并称粤中四名园,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宅第, 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嘉庆十年(1805),龙应时长子、辞官归里的监察御史龙廷槐动工兴建清晖园。其后,廷槐子孙继续营建,几经修改加工,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趋定型。园内水木清华,构筑精巧,兼备华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主要建筑有船厅、碧溪草堂、笔生花馆、惜阴书屋、归寄庐、澄漪亭、八角池、竹苑、斗洞、狮山等。1959年,县政府重修扩建清晖园,与左右的楚香园、广大园( 均为龙应时后裔所建)合并,面积由3000多平方米扩大到近万平方米。90年代中期起再度兴工扩建,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面积扩大至2.2万平方米。章,整个园林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可园

可园在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徐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咸丰八年(1858年)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绕以青砖围墙。

园北临村中大池塘。园内共19个厅、15间房。左回右折,互相沟通,大小门户多达140多个。建筑物分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园。主体建筑名可楼,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楼高15米多,底层大厅名可轩。其侧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复又能通可楼第二、三层。第四层是邀山间,登阁可俯览园中景色。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铺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当年画家居廉常居此,留下许多吟咏。曾一度荒废,建国后辟为公园。

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步入庭园,即是环碧廊。长廊环绕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可尽览无遗。环碧廊的开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私家陵园简介: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可堂”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四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左右两廊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

在3.3亩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底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创建人张敬修,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在清代,与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的梁园,原本指的是梁园中的“十二石斋”,它位于松桂里内。

据有关资料介绍,“十二石斋”是梁九图最初在松桂里兴建的园林,其名称叫做“紫藤(花)馆”。后来,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清远,购得十二奇石,纹络嶙峋,晶莹剔透,润滑如脂的大小黄腊石十二块,运返佛山,以石盆乘之,罗列在馆里。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梁九图视若性命,因而将原馆名改为“十二山石斋”,简称“十二石斋”。梁九图曾《自题十二石斋》,诗云:“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梁园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名园的精髓。

番禺余荫山房

又叫余荫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番禺市南村镇。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占地1598平方米。

余荫山房为番禺南村人邬燕天所建。邬在清同治六年考中举人,后来其长子和次子也先后中举。在古代,一门有三个举人,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为显示自已家族的荣耀,邬燕天聘请了许多建园名师,在家乡大兴土木,前后历时5年,花费白银近3万两,建造了余荫山房。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是深柳堂,它原是园主人读书的地方,是装饰艺术和文物的精华所在。深柳堂面阔三间,分别为厅堂、书斋、卧室,室内宽敞明亮。由于园主人曾在北京做过官,所以他用白色和紫色玻璃来镶嵌窗格,透过满洲窗(一种垂直推拉窗,上面镶刻有图案或书画的单面彩色玻璃,为广州传统建筑特色之一)向外望去,园内宛如一番严冬下雪的景致,不由使人怀念起北国风光。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建成。该园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余荫山房园地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地理位置: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

革命烈士陵园的简介

以革命烈士陵墓为主体私家陵园简介,配有碑、塔、亭、馆等纪念建筑物私家陵园简介的园林。在中国长期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向重视褒扬私家陵园简介他们的光辉业绩,用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教育启迪后人。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 12月 11日颁发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的规定,在全国各地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1100多处,并对革命烈士斗争史料进行搜集整理、陈列展览。 陵园有专人管理。 经常有人民群众、军队官兵、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等前往瞻仰凭吊。

关于私家陵园简介和私人陵园怎么办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