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砌体墙加固筋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以及砌体加固筋是什么钢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砌筑砌体工程量基本计算方法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砌体墙加固筋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以及砌体加固筋是什么钢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砌筑砌体工程量基本计算方法是什么?
砖砌体工程量计算
计量单位:m3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V=(墙高H*墙长-S应扣)*墙厚-V构件+增加体积
式中:墙高H
外墙:平屋面算到屋面板板底,有女儿墙时,算到女儿墙顶(如压顶为混凝土算至压顶底);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檐底另加300mm。
内墙:位于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算至楼板顶。框架墙:按框架墙的净高度计算。
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砼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内、外山墙:按平均高度计算。
墙长L:
外墙----按外墙中心线长
内墙----按内墙净长线长
砖垛----按折加长度合并
框架墙----按柱和柱之间净长砖墙厚度:按表计算
墙体应扣面积:
门窗洞口面积;过人洞面积;
每个面积大于0.3m2的孔洞。
墙体计算应扣体积:
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体积。
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
不扣除体积:
梁头、板头等所占体积;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所占体积;单个面积小于等于0.3m2孔洞所占体积。应增加体积:
附墙烟囱实体积(扣除孔洞所占体积)通风道体积。
不增加体积: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
砖砌体钢筋加固计算规则 解释描述下它
砖砌体钢筋加固计算规则:
一、计算方法:
按拉结筋长度以重量计算。简便的计算方法:以每根柱处的拉结筋长度*2根*道数-门窗洞口所占长度*2*影响道数。
二、砌体的简单介绍:
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由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都可采用砌体结构。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其他结构的建筑中,常用砖墙做围护结构,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三、图示:
砌体加固筋如何估算
砌体加固钢筋如通过质量估算或者建筑面积估算。
重量估算:如柱与墙体的拉结,一般每隔500mm设置两根加固筋。规范规定,在外墙转角处或内外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所以这些部位应该有加固筋。伸入墙体内部不小于1000mm。建筑面积估算:具体算法是建筑面积x0.6/1000得出重量套砌体加固筋.
砌体加筋手算公式
砌体加筋是指在砖墙或混凝土墙内部嵌入钢筋,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以下是手算砌体加筋的公式:
1. 计算每米长度所需钢筋数量
先计算出每个间距(一般为0.6m)内需要多少根钢筋,再除以该间距即可得到每米长度所需的钢筋数量。
例如:假设一个房间长5m、高3m,要进行纵向加固,在两侧各设置一个间距为0.6m的竖向加固带,则需要4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因此,每个间距内需要2根钢筋。将总共需要的8根钢筋除以12(两个0.6m之和),则得到每米长度所需的约0.67根(实际应按整数取值)。
2. 计算单段中心受力面积
单段中心受力面积等于该段宽度乘以厚度减去横向配箍占据的面积。
例如:假设某一段墙宽1m、厚20cm,在其中设置了直径为8mm、网格尺寸15cm×15cm、较密布置的横向配箍,则横向配箍占据了约9%左右的面积。因此,单段中心受力面积约为(1×0.2)×(1-9%)= 0.182平方米。
3. 计算纵向拉杆截面积
纵向拉杆截面积等于单段中心受力面积乘以设计抗震系数K值再除以轴重P值。
例如:假设设计抗震系数K值为1;轴重P值为100kN/m;上述例子中单段中心受力面积为0.182平方米,则纵向拉杆截面积约等于(0.182×1)/100= 0.00182平方米。
4.计算拉杆直径
最后可以通过已知纵向拉杆截面积求解其直径大小。常用方法是查阅相关表格或使用在线工具进行计算,并考虑到实际施工时可能存在误差而适当调整大小。
砌体钢筋加固如何计算工程量
要是做为施工单位提料的话,依据图纸和相关规范据实计算;我们这 如果是工程款结算的话,一般情况下砌体加固筋不另行结算,直接按照砌筑体积结算就行.不知道你是哪里的,因为可能定额规定会不一样的。
如何计算砌体内钢筋加固工程量
按照设计要求,一般是每500MM设置一道,每道二根,每边进入墙体内1000MM,根据高度计算出放置道数,这样就计算出来了。注意不要忘了还要加两端弯钩长度。
关于砌体墙加固筋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和砌体加固筋是什么钢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