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解读
1.为什么要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舍安全工程”)?
答: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
2.校舍安全工程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校舍安全工程的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3.校舍安全工程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校舍安全工程覆盖全国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4.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工程实施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各地人民政府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
二是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正在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工程,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与方案。
三是区别情况,分类、分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可不再改造,但必须确保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新建校舍必须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校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
5.校舍安全工程如何组织实施?
答: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国务院统一领导,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市、县级政府负责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国务院成立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消防)、监察、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审计、安全监管、地震等部门参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由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派员组成,集中办公。
各省(区、市)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协调本地区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并在相关部门设立办公室。
6.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哪些?
答: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①组织拟订校舍安全工程的工作目标、政策。②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整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有关的各项工程及资金渠道,统筹提出中央资金安排方案。③结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综合衔接选址避险、建筑防火等各种防灾标准,组织制订校舍安全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和排查鉴定、加固改造工作指南。④明确有关部门在校舍安全工程中的职责,将中小学校舍建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程序管理。⑤制订和检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进度。⑥设立举报电话,协调查处重点案件。⑦协调各地各部门支持重点地区的校舍安全工程,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⑧编发简报,推广先进经验,报告工作进展。
7.省级人民政府具体负哪些责任?
答:省级人民政府对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负总责,具体责任包括:①制订并组织落实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②统筹安排工程资金;③组织编制和审定各市、县校舍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④落实对校舍改造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⑤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
8.市、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是什么?
答:市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辖区内各县经济实力以及鉴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力量,加强组织协调,规范工程实施。具体包括:①指导、帮助各县开展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②指导、审核各县制订工程建设规划和项目文本;③及时、足额落实本级政府应承担的工程资金;④监督工程专项资金拨付;⑤检查、督促工程进度和质量,定期向上级报告工程实施情况。
县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对本县校舍安全负责。主要职责包括:①组织对辖区内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建立本地区中小学校校舍的安全档案和校舍基本信息库;②制订本地区的工程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项目改造方案;③及时、足额落实本级政府应承担的工程资金,设立资金专户,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拨付;④保证工程建设用地;⑤按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工程建设收费;⑥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项目前期论证、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办理基建财务决算等各环节工作;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定期向上级报告工程进展情况。
9.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所需资金如何落实?
答: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资金安排实行省级统筹,市县负责,中央财政补助。中央在整合目前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有关的资金基础上,2009年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
各省(区、市)的工程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安排。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预算和地方新发政府债券足额落实实施工程所需资金;整合与校舍安全有关的其他资金,鼓励社会捐赠。防止学校出现新债。对财力困难的市县,通过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予以支持。
民办、外资、企(事)业办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由投资方和本单位负责,当地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并实施监管。
10.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对加强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管理有什么要求?
答: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工程实施中要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能顶替原有投入,更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和其他债务。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
11.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对减免相关建设收费有何规定?
答: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4号)有关减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做好对工程建设收费的减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工程实施中涉及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消防设施建设费、人防易地建设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墙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绿化保证金等政府性基金,均应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提倡适当予以减收或免收。严禁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自立项目、超标准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将依法予以查处。
12.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对加强校舍安全工程的监督检查有哪些规定?
答: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全国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检查和监督,对工程实施情况组织督查与评估。校舍安全工程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等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公开招投标,建设和验收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
13.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对责任追究是如何规定的?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校舍安全工程质量与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方案明确规定,对发生因学校危房倒塌和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地区,要依法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改造后的校舍如因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遇灾垮塌致人伤亡,要依法追究校舍改造期间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建设、评估鉴定、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对项目依法承担责任。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本地政府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建筑加固有哪些规范要注意的?
所有规范目前都是现行有效的。
1、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2、JGJ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3、JTG_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4、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5、JT-T532-2004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
6、CECS_77:96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7、CECS25-90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8、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如何提高校舍建筑的抗震能力
校舍墙体受损 学校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
聚焦四川雅安地震祈福:四川挺住雅安坚强
校舍墙体受损是否质量不过关
——本报记者连线正在芦山评估的土木工程专家
芦山地震后,一些媒体拍摄刊发了大量灾区学校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校舍墙体受损的照片,引发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校舍质量并不过关。墙体受损是不是意味着建筑质量不过关,号称抗8级地震的校舍,为何7级地震就会受损?房屋防震设防的标准是什么?为此,记者电话连线了正在芦山的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陆新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英民。
墙体开裂是不是质量不合格?
【主体结构损坏到一定程度才算危房,仅有非承重墙开裂不能简单判断是质量问题】
4月21日清晨,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陆新征随住建部首批专家组出发前往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对灾区进行重点建筑安全情况应急排查。他与清华大学另外两名教师共同完成芦山县城内所有小学及公立幼儿园的应急评估工作,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目前,应急评估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报告已提交住建部和当地建设部门。”陆新征告诉记者,地震后校舍受损情况,跟所遭受的地震荷载、地震的烈度以及当地的地质结构都有关系。校舍抗震质量过不过关,主要看校舍损毁是不是发生在主体结构上,如果主体结构没有出现问题,达到了抗震设防的要求,应该可以说是合格的,如果是主体结构出现问题,则需要进一步评估,看是不是存在安全隐患。
重庆大学教授李英民也表示,不能一见到房屋有破坏,就说是豆腐渣工程,关键是看破坏或损伤发生在什么部位。建筑物不可能设计成可以抵抗任何可能的地震,这样既不科学更不经济。科学的抗震设防策略是当建筑遭遇不同程度的地震影响时有不同的表现和能力。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遭受到较大的地震影响时产生一定的损伤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发生倒塌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重建的校舍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芦山地震震害,这些建筑基本上未发生主体结构破坏,框架梁柱很少出现肉眼可见裂缝。但是,这些建筑发生了较多的维护结构如填充墙的破坏,看起来令人“恐惧”。事实上,维护结构的开裂和破坏不会对房屋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造成影响,这些部位的破坏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能简单说是房屋质量问题。至于维护结构的破坏倒塌可能产生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今后抗震设计规范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学校抗震设防的标准是什么?
【校舍按重点设防类建筑建造,抗震能力高于本地区一般建筑物】
“现在社会和媒体经常说抗7级或8级地震的建筑物,这种说法不太科学。”李英民表示,“一般我们进行建筑抗震设计遵照的是烈度而不是震级。烈度和震级是两码事。震级是用来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是衡量一个地区遭受地震影响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的烈度不同。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还有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形地貌和场地特征等。”
李英民告诉记者,每个地区,都会按照可能的地震危险水平,确定不同的设防烈度,并以此作为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宝兴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芦山、天全的为7度。无论是一般建筑物,还是校舍,都根据当地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比如对于芦山的一般建筑物,设计标准是当遭受到比7烈度低(如6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维护结构)不会被破坏,当遭受到7烈度地震影响时可以发生破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8烈度左右的地震影响时不能倒塌。因此,不能用可以抵抗多大震级的地震来衡量其抗震能力,如果地震震源在芦山,可能震级达到6级时建筑就发生破坏了,但如果震源远离芦山,即便震级达到9级建筑可能仍完好如初。汶川地震后,我国进一步提高了校舍的抗震设防标准。校舍相比一般的建筑物,在地震时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记者了解到,按照2008年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我国已把所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抗震设防标准由丙类提高到了乙类。乙类抗震设防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一般建筑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陆新征告诉记者,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比如某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一般建筑物在8度烈度(即中震)下不能出现不可修复的严重破损,在烈度9度(即大震)下应当不垮塌,或者不发生危及生命的损毁。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措施比一般建筑物更加严格,有更高的安全储备来实现“大震不倒”。
据了解,汶川地震以后,根据灾后重建规划,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中小学,均按照高于本地区抗震重点设防类建筑标准来建造。
此次地震建筑受损情况如何?
【倒塌房屋多为老旧民房,学校主体结构基本完好】
李英民此次在地震当天即赶赴芦山对建筑物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芦山中学的校舍进行了震害评估。他说:“初步判断,芦山中学校舍整体上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只有一栋楼屋顶的女儿墙发生坠落,这是一个较严重的破坏。此外,还有不少教室维护墙体(非承重墙)的损害,在此次地震芦山烈度值达到9度的情况下,这些维护墙体的破坏是符合设计要求的,不算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硬伤。”
记者从新华社了解到,中国地震局现场指挥部已绘制出芦山7.0级地震烈度图,震中芦山县部分地区烈度达到9度,宝兴、天全等县烈度达到8度。有关专家表示,尽管芦山地震部分地区烈度达到9度,但汶川地震后芦山县采用新技术建设的公共建筑主体结构基本完好。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本刚说:“灾区倒塌房屋多为老旧民房,而经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和抗震加固的建筑以及农民自建房基本完好或破坏较轻。学校、医院建筑未发现明显倒塌现象。”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司抗震处处长张鹏表示,灾区新建公共建筑比如医院、学校等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受损部位主要是非承重墙、天花板吊顶等非主体结构,这些受损部位是可以修复的。
四川省住建厅总规划师邱建也表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在此次芦山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人群集中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没有垮塌,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本报记者李凌4月26日发自北京)
中国教育报
PS:我倒要看看百度是如何把中国教育报当成广告ban掉的^_^
--------------------------------------------------------------------------------------
中小学校舍及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问题
提高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震害的基本也是根本的对策,这是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的防震减灾工程的经验总结。按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包括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计算的要求,是根据我国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达到减轻地震灾害又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策略,也是世界各国抗震设计规范普遍的防震减灾对策。
汶川地震后,中小学校舍及医疗建筑的安全问题引发关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将中小学校舍及医疗建筑(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等)的分类设防标准由原来的丙类提高到乙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实施后,北京市等地相继开展了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工程,对原设防分类标准为丙类的建筑全部按乙类进行相应的抗震加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还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SG619-1《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和《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为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提供了技术依据。这套国标图集适用于6度至8度地区需进行抗震加固的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的中小学校舍工程。新建建筑也全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执行。这是汶川地震后,工程界对中小学校舍及医疗建筑所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对策。
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2099年4月22日发布了《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49号),要求学校主要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主要建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以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基础,适当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特征周期分区值不作调整,作为此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应按照以下要求:“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05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5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2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4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4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作调整。”这一做法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相关要求不一致,前者(中震防发〔2009〕49号)主要是提高地震作用计算,而后者则着重提高结构抗震措施以及抗震构造措施,其最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了结构和构件的延性及房屋的抗倒塌能力。这就给工程设计带来了困惑,执行哪个标准更合适呢?
从汶川地震灾害来说,大量的房屋破坏属于延性不足,如无圈梁构造柱的砌体结构(楼盖大部分为预制空心板),框架结构的“强梁弱柱、强弯弱剪”型的破坏等,也有大量的房屋出现抗震承载能力不足的破坏,这主要是实际遭受的地震作用远高于原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加速度取值。从这一情况分析,单纯提高地震作用计算,并不能解决我国广大地区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和抗倒塌性能比较差的问题。而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延性性能的方法虽然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相对来说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认可。
具体来说,与丙类建筑相比,乙类建筑中,对于混凝土结构房屋应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主要为内力调整等)以及抗震构造措施(配筋率、配箍率等);对砖混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7.1.2注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第7.1.4条“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第7.1.6条“多层砌体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以及第7.1.5 条“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等,乙类建筑均要求比原设防烈度提高一度来确定砌体房屋的高宽比、局部尺寸限值和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根据这些要求,抗震设防6度区基本无变化,7度区按8度考虑、8度区按9度考虑,变化就比较大。地基基础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4.3.6抗液化措施中,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也比丙类高,其措施不是提高一度来对待。例如,对于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的地基,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是“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而丙类建筑的措施则是“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而这些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抗震措施的有效性,是仅仅提高地震作用计算这一单一措施所不能涵盖和达到的。
当然,中震防发〔2009〕49号中“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05g”这一措施则又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所没有的。目前地震预测预报水平还不够成熟,对于实际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还难以作出准确的短期预报,中长期预报水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从历史上发生地震的分布范围来说,有一些地区,比如浙江省,将近4000年的资料表明,其境内基本上没有发生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因此,类似于这类地区,今后发生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但鉴于地震历史资料的不完备,以及某一地区一次地震发生后,下一次地震发生的间隔时间比较长,有的几年、也有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目前区划图中划定为非地震设防区的地区今后是否会出现6度以上的地震作用(近震、远震均不排除)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震害调查表明,抗震设防6度区的建筑,设防与不设防相比,其抗震能力有本质的提高,且作了抗震设防的建筑其房屋的整体性要好得多,对于防止煤气泄露引发的爆炸而产生的局部破坏,以及由于地基不均匀引发的局部墙体开裂甚至房屋整体性倒塌等,有一定的预防和减缓作用,所以非抗震设防区的重要建筑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有一定的合理性,且造价增加不多(砖混大约2%,框架也就在5%左右)。但非抗震设防区如果没有设置抗震办等行政管理机构,相应的工作怎么开展,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小学校舍及医疗建筑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执行比较可行,这也是目前工程界普遍采取的办法。
抗震加固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1.0.7条:建筑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采用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的权限审批、颁发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的文件(图件)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1.0.11条: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公司,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应专门研究确定。其抗震措施的核查及加固应按不低于乙类建筑的要求实施,抗震验算应按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实施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
乙类建筑,6度~8度时,其抗震措施的核查及加固应按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实施,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其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实施;
丙类建筑,抗震措施的核查及加固和抗震验算,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实施;
丁类建筑,7度~9度时,其抗震措施的核查及加固应允许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实施;其抗震验算应允许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适当降低要求实施。6度时应允许不作抗震鉴定。
注:本规程中,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的简称。
3.2.2条:现有建筑抗震加固设计的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等,应以抗震鉴定报告为依据。
4.1.3条:7~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应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
9.2.1条:建筑抗震加固工程采用的原材料、设备和构配件等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3条:房屋抗震加固施工不得因局部拆除而造成主体结构的次生破坏。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
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是重要的工程项目,由于很多建筑的建设年限逐渐逼近设计边缘,建筑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在施工中容不得一丝马虎,应合理设计改造方案,准确部署改造施工工作。未来要如何一如既往地“大震不倒”?
一、新时期要及时刷新工法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公布后,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作为新技术之一,从多个方面列举分享技术内容。抗震方面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多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文物建筑及有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等。建筑隔震技术一般应用于重要的建筑,一般指甲、乙类等特别重要的建筑;也可应用于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筑,传统抗震技术难以达到抗震要求的或有更高抗震要求的某些建筑,也可用于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的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文物建筑及有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等。
加固方面结构构件加固技术常用的有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和外包钢加固技术。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是在被加固构件进行界面处理后,将钢绞线网片敷设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部位,再在其上涂抹聚合物砂浆。外包钢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四周包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两者的承载力提高效果与施工便捷度有所区别。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适用于砌体结构砖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和节点的加固。外包钢加固技术适用于需要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对抗震加固工程提出了相应要求,例如以下条款。第十五条【施工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抗震措施、关键节点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第十九条【减震隔震工程设计】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对减震隔震装置技术性能、检验检测、减震隔震构造措施、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提出明确要求。第二十七条【加固验收】抗震加固完工后,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当在工程显著部位设置标牌,载明工程建造年代、抗震加固时间、加固后最长使用年限等信息。随着行业法规和国标图集不断更新,工程从业人员应不断刷新相关规定及条款内容,确保设计、施工方案符合行业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可靠。
二、了解抗震工法及配件施工
建筑抗震加固涉及的施工方法众多,应学习了解施工方案设计和工法内容,选择适合工程情况的方案,确保抗震效果良好。可对施工方案进行分类整理,以保证使用得当。
按部位
框架梁
(1)梁的截面尺寸,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面宽度不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4。(2)梁的配筋应确保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不大于0.35。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按规范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4)梁的纵向钢筋配置,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不少于 2φ14 且分别不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不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应不大于 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抗震墙
(1)抗震墙的厚度不小于160mm 且不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小于 20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底部加强层为1~3层,暗柱箍筋间距为150mm,抗震墙体双排钢筋之间梅花形拉筋间距为400mm;其余楼层,暗柱箍筋间距为200mm,拉筋为600mm。(2)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小于0.25%,并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大于600mm,直径不小于6mm。(3)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4)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
抗震缝不是所有建筑都适合设置抗震缝——地震区建筑为确保的重量及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避免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往往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整体刚度。当建筑须设抗震缝时,应确保单独设置的抗震缝,从基础顶面至屋顶的构件全部断开,缝的两侧均应设置墙体。当建筑平面较复杂时,抗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结合设置,做到一缝多用或多缝合一,这时缝宽必须满足最高的设置要求,如与沉降缝结合,基础也应断开;同时,抗震缝的最小宽度与地震设计烈度、房屋高度有关。
抗震支架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为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目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应设置抗震支架。抗震支吊架施工主要涉及到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管道连 接构件、抗震斜撑、型钢和紧固件等构件的使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确保支吊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2)因抗震支吊架在地下室设置较为集中,地下室属于室内潮湿环境,所以抗震支吊架的材料采购时,应从价格、质量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按措施建筑设计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前,应在图纸会审时认真研究施工方案,确保抗震性能满足要求。当建筑结构不利于建筑抗震时,应在施工时强化抗震构造措施。如错层结构在实际施工时,使用有限元计算未必能得到与实际工程相符的合理结果,因此当无法回避错层结构的工程时,应注意施工方案中关于错层结构的抗震措施。(1)高层建筑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不应低于C30,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段加密,并从严控制柱的轴压比。(2)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50mm,并均应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建议错层处墙肢按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增大剪力设计值。
按规范关于建筑抗震的规范和图集众多,可以按照工程类别进行划分,通过购买、借阅或网上下载等方式,对相关规定进行学习。◆ 09SG619-1,《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11G329-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更正说明》◆11G329-2,《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11G329-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单层工业厂房)》◆11SG619-4,《房屋建筑抗震加固(四) (砌体结构住宅抗震加固)》◆12G619-2,《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二)(医疗建筑抗震加固)》◆12SG619-3,《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三)(单层工业厂房、烟囱、水塔)》◆13SG619-5,《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五)(公共建筑抗震加固)》◆16D707-1,《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 17T206,《地铁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安装》
建筑抗震加固对于结构安全性十分重要,很多建筑在地震中损坏,和设计施工均有关系。提高建筑物及其附属结构的防震抗震性能,完善施工合理性至关重要。从业人员应从自身角度出发,让加固方案更加适合施工情况,增加建筑抗震性能,延长使用期限。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国家对学生宿舍楼的抗震等级要求是几级
中小学抗震设防须超8度。
《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标准把建筑的抗震设防分为4类。标准提出,经过抗震加固的建筑,应满足规定的“后续使用年限”30年至50年。
4类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如下:
1、特殊设防类包括核电站等特殊建筑,其抗震设防标准需专门研究。
2、重点设防类包括医院门诊、病房、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学生宿舍和食堂、大型商场、影剧院等,抗震设防标准须超过8度。
3、标准设防类指民宅、厂房等一般建筑,抗震设防标准须达8度。
4、适度设防类次要且涉及人员较少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为6度。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建筑抗震标准下月起实施 中小学设防须超8度
关于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和市抗震加固校舍设计规范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