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松原钢结构设计

装配式技术规程(装配式规范2019)

松原钢结构设计 2周前 ( 11-16 00:59 ) 549 抢沙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装配式技术规程,以及装配式规范2019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全国装配式建筑规范有哪些,2、,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3、,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装配式技术规程,以及装配式规范2019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装配式建筑规范有哪些

各省不同,如图: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扩展资料:

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多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5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4500万平方米,近3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100个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配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一批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图集面世

装配式技术规程(装配式规范2019) 钢结构门式钢架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

1、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2、15G366-1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

3、15G367-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4、15G368-1 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

5、15G365-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

6、15G365-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

7、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

8、15G310-1 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

9、15G310-2 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

10、15J939-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11、16G906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工艺图解.pdf

12、16G116-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选用目录(一)

13、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4、GBT51129-2015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15、GBT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16、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17、GBT51233-201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18、TY01-01(01)-2016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征求意见稿)

19、JGJT 258-201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迭合楼板技术规程

20、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

21、JGJ355-201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

22、JGJ 107-2016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及地方标准的规定。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采用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的设计方法,践行“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将建筑的各种构配件、部品和构造连接技术实行模块化组合与标准化设计,建立合理、可靠、可行的建筑技术通用体系,实现建筑的装配化建造。

设计中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做到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部品之间模数协调以实现建筑与部品的模块化设计。各类模块在模数协调原则下做到一体化。采用标准化设计,将建筑部品部件模块按功能属性组合成标准单元,部品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形成多层级的功能模块组合系统。采用集成化设计,将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进行集约整合。可提高建筑功能品质、质量精度及效率效益,做到一次性建造完成,达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求。

Ø 模数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模数化设计,是以基本构成单元或功能空间为模块采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方法,实现建筑主体结构、建筑内装修以及部品部件等相互间的尺寸协调。模数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的规定。

利用模数协调原则整合开间、进深尺寸,通过对基本空间模块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建筑平面。建筑的平面设计宜采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n为自然数),做到构件部品设计、生产和安装等环节的尺寸协调。

建筑层高、门窗洞口高度的确定涉及到预制构件及部品的规格尺寸,应在立面设计中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nM,保证建设过程中满足部件生产与便于安装等要求。

建筑部件及连接节点采用模数协调的方法确定设计尺寸,使所有的部件部品成为一个整体,构造节点的模数协调,可以实现部件和连接节点的标准化,提高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梁、柱、墙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nM;构造节点和部件的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数列nM/2、nM/5、nM/10。

建筑设计的尺寸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和界面定位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部件的水平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部件的竖向定位和部品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

Ø 标准化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是采用模数化、模块化及系列化的设计方法,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将建筑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配件、建筑部品及设备管线等尽可能满足重复率高、规格少、组合多的要求。建筑的基本单元模块通过标准化的接口,按照功能要求进行多样化组合,建立多层级的建筑组合模块,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单体。

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厨房模块、卫浴模块、居室模块、阳台模块等基本单元模块进行组合成套型单元模块,将套型模块、廊道模块、核心筒模块再组合成标准层模块,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模块化建筑。

各模块内部与外部组合的核心是标准化设计,只有模块接口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模块之间的协调与契合,达到建筑各模块组合的装配化。

Ø 集成化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关键在于集成化,不等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传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模式下进行装配化施工就是装配式建筑,真正意义的装配式建造只有将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和内装部品等前置集成为完整的体系,才能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优势,实现提高质量、减少人工、减少浪费、增加效益的目的。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应进行前期整体策划,以统筹规划设计、构件部品生产、施工建造和运营维护全过程,考虑到各环节相应的客观条件和技术问题,在技术设计之前确定技术标准和方案选型。在技术设计阶段应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充分将各专业的技术系统相协调,避免施工时序交叉出现的技术矛盾。技术设计阶段应考虑与后续预制构件、设备、部品的技术衔接,保证在施工环节的顺利对接,对于预制构件来说,其集成的技术越多,后续的施工环节越容易,这是预制构件发展的方向。

装配式建筑系统性集成包括建筑主体结构的系统与技术集成、围护结构的系统及技术集成、设备及管线的系统及技术集成以及建筑内装修的系统及技术集成。建筑主体结构系统可以集成建筑结构技术、构件拆分与连接技术、施工与安装技术等,并将设备、内装专业所需要的前置预留条件均集成到建筑构件中;围护结构系统应将建筑外观与围护性能相结合,考虑外窗、遮阳、空调隔板等与预制外墙板的组合,可集成承重、保温和外装饰等技术;设备及管线系统可以应用管线系统的集约化技术与设备能效技术,保证系统的集成高效;建筑内装修系统应采用集成化的干法施工技术,可以采用结构体与装修体相分离的CSI住宅建筑体系,做到安装快捷、无损维修、优质环保。

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应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品质和效益的关键,而全专业、全过程的技术前置是集成化设计的核心。

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考虑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建造的要求,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建筑平面应进行标准化、定型化设计,建立标准化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与空间模块,实现模块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品重复使用率,有利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建造效率及控制建设成本。

(1) 总平面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国家规范及建设标准。在前期策划与总体设计阶段,应对项目定位、技术路线、成本控制、效率目标等作出明确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构件生产能力、施工装配能力、现场运输与吊装条件等进行充分考虑,各专业应协同配合,结合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条件和工程经济性,安排好装配式建筑结构实施的技术路线、实施部位及规模。在进行现场总体施工方案的制定时,充分考虑构件运输通道、吊装及预制构件临时堆场的设置。

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建造的特殊性,总平面设计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外部运输条件:预制构件运输从构件生产地到施工现场塔吊所覆盖的临时停放区,整个运输过程的道路宽度、荷载、转弯半径、净高等满足通行条件。如交通条件受限,应统筹考虑设置其他临时通道、出入口或道路临时加固等措施,或改变预制构件的空间尺寸、规格、重量等,以保证预制构件的顺畅到达。

(2)内部空间场地:大部分预制构件运至现场,经短时间存放或立即进行吊装,存放场地的大小、位置安排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和秩序。在总平面设计时,应综合施工顺序、塔吊半径、塔吊运力等,对构件存放场地作合理设置,应尽量避开施工开挖区域。

(3)内部安装动线:预制构件安装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各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相比传统的施工建造方式要求更高,总平面设计要结合施工组织与构件安装动线进行统筹考虑。一般情况要求总平面设计为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过程中构件的运输、堆放、吊装预留足够的空间,在不具备临时堆场的情况下,应尽早结合施工组织,为塔吊和施工预留好现场条件。

(2) 建筑平面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除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外,应考虑有利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的要求。建筑平面设计需要整体设计的思想,平面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建筑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尺寸,还应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空间适应性,让建筑空间适应使用中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建筑平面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求。

Ø 大空间结构形式

大空间结构形式设计有利于减少预制构件的数量和种类,提高生产和施工效率,减少人工,节省造价。设计要尽量按一个结构空间来设计公共建筑单元空间或住宅的套型空间。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合理设计结构预制构配件与部品的尺寸,考虑预制构配件与部品的定位尺寸既要满足平面功能的需要,又应符合模数协调的原则。

室内空间的划分应尽量采用轻质隔墙。可以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轻质条板、家具式分隔墙等轻质隔墙灵活分隔空间。轻质隔墙可以利用其空腔进行设备管线设置,方便维修和改造,节约空间,形成一体化隔墙系统,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Ø 平面形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形状、体型及构件的布置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平面形状、建筑形体的设计应重视其规则性对结构安全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宜选用以结构单元空间为功能模块的大空间平面布局,合理布置柱、墙及核心筒位置,公共交通空间宜集约布置,竖向管线宜集中设置管井,满足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中对平面布置有如下规定:

(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长宽比(L/B)宜按表3.1采用;

(3)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l/Bmax、l/b宜按表采用;

(4)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平面设计中应将承重墙、柱等竖向构件上、下连续,结构竖向布置均匀、合理,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应符合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Ø 标准化设计的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应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方法,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建筑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配件、建筑部品及设备管线等尽可能满足重复率高、规格少、组合多的要求。

平面设计中的开间与进深尺寸应采用统一模数尺寸系列,并尽可能优化出利于组合的尺寸规格。建筑单元、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的重复使用率是项目标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同一项目中对相对复杂或规格较多的构件,同一类型的构件一般控制在三个规格左右并占总数量的加大比重,可控制并体现标准化程度。对于规格简单的构件用一个规格构件数量控制。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中评分规则对标准化设计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公共建筑的基本单元主要是指标准的结构空间。居住建筑则是以套型为基本单元进行设计,套型单元的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法。对于部品组合要求较高的功能模块空间,如住宅厨房和卫生间,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应按净模尺寸设计,满足集成式厨房和卫生间的设备设施及装修要求。建筑的基本单元、构件、建筑部品重复使用率高、规格少、组合多的要求也决定了装配式建筑必须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方法。

Ø 住宅模块化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应以基本单元或基本套型为模块进行组合设计。在装配式住宅的平面设计中,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优化后的套型模块与核心筒模块进行多样化的平面组合。

套型模块可分解成若干独立的、相互联系的功能模块,对不同模块设定不同的功能,以便更好地解决复杂、大型的功能问题。模块应具有“接口、功能、逻辑、状态”等属性。其中接口、功能与状态反应模块的外部属性,逻辑反应模块的内部属性。模块应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套型模块应进行精细化设计,考虑系列化要求,同系列套型间应具有一定的逻辑及衍生关系,并预留统一的接口。

住宅套型模块由起居室、卧室、门厅、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功能模块组成。应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提供适宜的空间尺度控制,并用大空间加以固化。

套型模块的设计,可由标准模块和可变模块组成。在对套型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用较大的结构空间满足多个并联度高的功能空间的要求,通过设计集成与灵活布置功能模块的方法,建立标准模块(如起居室+卧室的组合等)。可变模块为补充模块,平面尺寸相对自由,可根据项目需求定制,便于调整尺寸进行多样化组合(厨房+门厅的组合等)。可变模块与标准模块组合成完整的套型模块。

(1)起居室模块:按照套型的定位,满足居住者日常起居、娱乐、会客等功能要求,注意控制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和位置,保证墙面的完整性,便于各功能区的布置。

(2)卧室模块:按功能使用要求分为双人卧室、单人卧室及卧室与起居合并的三种类型。卧室与起居合二为一时,应不低于起居室的标准,满足符合睡眠的功能,适当考虑空间布局的多样性。

(3)餐厅模块:包含独立餐厅及客厅就餐区域。当厨房面积不足时,不具备冰箱放置的空间时,在餐厅或兼餐厅的客厅内要增加冰箱摆放的空间,餐桌旁设置餐具柜等,摆放微波炉等厨用电器。

(4)门厅模块:包括收纳、整理妆容及装饰等功能,可根据一般生活习惯对各功能合理布局,结合收纳部品进行精细化设计。

(5)厨房模块:包括洗涤、操作、烹饪、收纳、冰箱、电器等功能及设施,应根据套型定位合理布置。厨房中的管道井应集中布置并预留检修口。厨房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标准,优选适宜的尺寸数列进行以室内完成面控制的模数协调设计,设计标准化的厨房模块,满足功能要求并实现工厂化生产及现场的干法施工。装配式住宅设计应优选整体式厨房。

(6)卫生间模块:包括如厕、洗涤、盥洗、洗浴、洗衣、收纳等功能,应根据套型定位及一般使用频率和生活习惯进行合理布局。卫生间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的标准,设计标准化的卫生间模块,满足功能要求并实现工厂化生产及现场的干法施工,优先选用同层排水的整体式卫生间。

核心筒模块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及规范要求,其模块主要由楼梯间、电梯井、前室、公共廊道、候梯厅、设备管道井、加压送风井等各功能分模块组成,应合理确定各分模块的空间尺寸以及相互间的合理布局,应根据使用需求进行标准化设计,满足使用要求、规范要求、经济性要求,核心筒模块设计应考虑以下要求。

(1)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从使用的安全性和交通的便捷性出发,考虑舒适性和经济性,合理布局各功能模块。

(2)电梯的设置是核心筒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数量、规格、组合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和品质。

(3)楼梯的设计应满足疏散要求,合理设置楼梯的位置与数量,最大程度节约公共交通面积,提高使用率。楼梯应实现标准化设计,方便后期进行工厂化预制与装配化施工。

(4)前室、候梯厅、公共廊道等关系到使用的舒适度,前室和候梯厅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5)设备管井应考虑机电设备管线的集中布置,合理布置节约面积,同时预留检修空间。功能安排上应考虑强弱电设备管井不共用、强电不与水暖管井相邻、排烟井尽量设置在角部,公共卫生间与开水间尽可能靠近水管井等要求。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立面与剖面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立面设计,应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法,通过模数协调,依据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特点及平面组合设计实现建筑立面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效果。

依据装配式建筑建造的要求,最大限度考虑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并尽量减少立面预制构件的规格种类。立面设计应利用标准化构件的重复、旋转、对称等多种方法组合,以及外墙肌理及色彩的变化,可展现出多种设计逻辑和造型风格,实现建筑立面既有规律性的统一,又有韵律性的个性变化。

(1)立面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立面是标准化预制构件和构配件立面形式装配后的集成与统一。立面设计应根据技术策划的要求最大限度考虑采用预制构件,并依据“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立面预制构件的规格种类。

建筑立面应规整,外墙宜无凸凹,立面开洞统一,减少装饰构件,尽量避免复杂的外墙构件。居住建筑的基本套型或公共建筑的基本单元在满足项目要求的配置比例前提下尽量统一。通过标准单元的简单复制、有序组合达到高重复率的标准层组合方式,实现立面外墙构件的标准化和类型的最少化。建筑立面呈现整齐划一、简洁精致、富有装配式建筑特点的韵律效果。

图3.4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

建筑竖向尺寸应符合模数化要求,层高、门窗洞口、立面分格等尺寸应尽可能协调统一。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其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足结构受力及预制构件设计要求。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宜采用预留副框或预埋等方式与墙体可靠连接,外窗宜采用合理的遮阳一体化技术,建筑的围护结构、阳台、空调板等配套构件宜采用工业化、标准化产品。

(2)建筑高度及层高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选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可建造的最大建筑高度不同。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参见结构设计部分。

装配式建筑的层高要求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同,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使用功能的需求来确定,应满足专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层高、净高的规定。

影响建筑层高的因素包括建筑使用要求的净高尺寸、梁板的厚度、吊顶的高度等。如采用SI体系设计的楼地面高度与传统地面高度相比是不同的。传统楼地面做法是将电气管线、弱电布线等预留预埋敷设在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内,设备管线敷设在地面的建筑垫层内,如给水管、暖气管、太阳能管线等的预留预埋;SI体系设计采用的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设备管线相分离的方式,取消了结构体楼板和墙体中的管线预留预埋,而采用与吊顶、架空地板和轻质双层墙体结合进行管线明装的安装方式。

建筑专业层高设计应与结构、机电及室内装修专业协同一体化设计,配合确定梁的高度及楼板的厚度,合理布置吊顶内的机电管线、避免交叉,尽量减少空间占用,合理确定建筑的层高和净高,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a)建筑传统做法(b) 装配式建筑SI内装体系做法

图3.5 装配式建筑SI内装体系的层高设计比较

(3)外墙立面分格与装饰材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立面分格应与构件组合的接缝相协调,做到建筑效果和结构合理性的统一。

装配式建筑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工厂的生产条件,结合结构现浇节点及外挂墙板的受力点位,选用合适的建筑装饰材料,合理设计立面划分,确定外墙的墙板组合模式。立面构成要素宜具有一定的建筑功能,如外墙、阳台、空调板、栏杆等,避免大量装饰性构件,尤其是与建筑不同寿命的装饰性构件,影响建筑使用的可持续性,不利于节材节能。

预制外挂墙板通常分为整板和条板。整板大小通常为一个开间的长度尺寸,高度通常为一个层高的尺寸。条板通常分为横向板、竖向板等,也可设计成非矩形板或非平面板,在现场拼装成整体。采用预制外挂墙板的立面分格应结合门窗洞口、阳台、空调板及装饰构件等按设计要求进行划分,预制女儿墙板宜采用与下部墙板结构相同的分块方式和节点做法。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外墙饰面材料选择及施工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考虑经济性原则及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预制外墙板饰面在构件厂一体完成,其质量、效果、耐久性都要大大优于现场作业,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外饰面应采用耐久、不易污染、易维护的材料,可更好地保持建筑的设计风格、视觉效果和人居环境的绿色健康,减少建筑全寿命期内的材料更新替换和维护成本,减少现场施工带来的有害物质排放、粉尘及噪音等问题。外墙表面可选择混凝土、耐候性涂料、面砖和石材等。预制混凝土外墙可处理成彩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露骨料混凝土及表面带图案装饰的拓模混凝土等。不同的表面肌理和色彩可满足立面效果设计的多样化要求,涂料饰面整体感强、装饰性好、施工简单、维修方便,较为经济;面砖饰面、石材饰面坚固耐用,具备很好的耐久性和质感,且易于维护。在生产过程中饰面材料与外墙板采用反打工艺一次制作成型,减少现场工序,保证质量,提高饰面材料的使用寿命。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装配式建筑施工规范

装配式建筑图集规范目录

1、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2、15G10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

3、15G365-1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

4、15G365-2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

5、15G366-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

6、15G367-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7、15G310-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楼盖结构和楼梯)

8、15G310-2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

9、15G368-1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

10、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11、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2、GBT51129-2015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13、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14、JGJ355-201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15、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视频

1、装配式建筑施工视频下载装配式技术规程,住宅式产业化标准化视频下载

三、装配式建筑方案装配式技术规程,施工组织设计

1、[江苏]高层预制装配式住宅及剪力墙住宅施工组织设计(近200页)

2、沈阳高层及地下车库工程装配式施工组织设计(共135页装配式技术规程,内容详细)

3、住宅整体装配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共70页,图文并茂)

4、建筑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及施工技术培训讲义(160页大量附图)

5、日本高层建筑装配式构件生产及装配式施工安装过程图片解析(附多图)

6、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简介及优点分析

7、[江苏]高层全预制装配式住宅楼BIM技术应用总结

8、[日本]50层装配式住宅施工工地观摩体会总结(图文结合)

9、上海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简介及优点分析(50页,图文并茂)

10、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共88页,图文并茂)

11、建筑工业化与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讲义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装配式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装配式技术规程,以供参考。

4.1、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4.1.1、技术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墙板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国内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包括:

(1)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该体系中,部分或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预制剪力墙之间的竖向接缝一般位于结构边缘构件部位,该部位采用现浇方式与预制墙板形成整体,预制墙板的水平钢筋在后浇部位实现可靠连接或锚固装配式技术规程;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位于楼面标高处,水平接缝处钢筋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或在底部预留后浇区内搭接连接的形式。在每层楼面处设置水平后浇带并配置连续纵向钢筋,在屋面处应设置封闭后浇圈梁。采用叠合楼板及预制楼梯,预制或叠合阳台板。该结构体系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整体受力性能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当,按“等同现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2)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与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相比,结构计算可采用弹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可按照结构实际情况建立分析模型,以建立适用于装配特点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在构造连接措施方面,边缘构件设置及水平接缝的连接均有所简化,并降低装配式技术规程了剪力墙及边缘构件配筋率、配箍率要求,允许采用预制楼盖和干式连接的做法。

4.1.2、技术指标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中的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中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比现浇结构适当降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限值,与现浇结构基本一致。

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中各项基本规定;若房屋层数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者高度大于28m,还应该参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中关于剪力墙结构的一般性规定。

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特点,结构设计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基本概念:

(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接节点的合理构造措施,将预制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其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等同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设计目标。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预制构件之间、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节点上,包括接缝混凝土粗糙面及键槽的处理、钢筋连接锚固技术、各类附加钢筋、构造钢筋等。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宜采用高强钢筋与适宜的高强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混凝土构件可实现蒸汽养护,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及耐久性有显著提升,方便高强混凝土技术的采用,且可以提早脱模提高生产效率;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便于运输吊装。采用高强钢筋,可以减少钢筋数量,简化连接节点,便于施工,降低成本。

(3)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一般采用经过充分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施工工艺试验和实际工程检验的节点做法。节点和接缝的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一般通过对构造、施工工艺等的严格要求来满足,必要时单独对节点和接缝的承载力进行验算。若采用相关标准、图集中均未涉及的新型节点连接构造,应进行必要的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

(4)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合理的接缝位置、尺寸及形状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应以模数化、标准化为设计工作基本原则。接缝对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结构受力状况、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制作安装、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满足建筑模数协调、建筑物理性能、结构和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便于施工和进行质量控制等多项要求。

4.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用于高层居住建筑,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用于低、多层居住建筑。

4.1.4、工程案例

北京万科新里程、北京金域缇香高层住宅、北京金域华府019地块住宅、合肥滨湖桂园6号、8~11号楼住宅、合肥市包河公租房1~5号楼住宅、海门中南世纪城96~99号楼公寓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装配式技术规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装配式规范2019、装配式技术规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官网)

庭院设计效果图小院(庭院设计效果图小院 铺路门前)

园林景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讲解)

医院设计要点(设计医院设计方案)

钢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钢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视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