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韶关钢结构设计

钢结构抗震支架(钢结构抗震支架安装示意图)

韶关钢结构设计 2周前 ( 11-23 14:38 ) 6609 抢沙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结构抗震支架,以及钢结构抗震支架安装示意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抗震支架FG1000S什么意思,还有FG800C,有没有型号介绍的专业书籍什么的?,2、,钢结构抗震支架可以倒着装吗,3、,抗震支架安装方法,4、,抗震支架有什么特点,5、,抗震支架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结构抗震支架,以及钢结构抗震支架安装示意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抗震支架FG1000S什么意思,还有FG800C,有没有型号介绍的专业书籍什么的?

抗震支架FG1000S和FG800C是建筑工程中用于加固结构和防止建筑在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中产生破坏钢结构抗震支架的一种支架系列产品。这些支架采用高品质钢结构抗震支架的钢材和特殊的抗震技术研发制造而成,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加固产品。FG1000S和FG800C两种型号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具体可以查阅该产品的官方手册或者咨询该产品所属产品公司。关于型号介绍的专业书籍,建议您可以找一些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专业书籍来学习,例如《抗震设计规范》、《结构设计原理》等相关书籍。

钢结构抗震支架(钢结构抗震支架安装示意图) 结构地下室设计

钢结构抗震支架可以倒着装吗

不可以。因为倒装的话,在地面上会出现大量孔洞和缝隙,对建筑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大

抗震支架安装方法

抗震支架安装方法:第一步钢结构抗震支架,将抗震支架和吊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注意选材钢结构抗震支架,连接要用专用夹具。c形槽钢和全螺纹吊杆应根据施工尺寸进行切割。第二,必要时应清除吸附在材料上的铁屑,并喷涂镀锌剂。单管抗震支座是双向的、侧向的,应直接与管道或电线套管连接。安装步骤主要包括:测量、地脚螺栓定位→切割→安装主吊车→安装横梁→安装斜撑→安装加劲装置。第一步,风管抗震支架测量,地脚螺栓定位主要是测量待安装风管的规格和风管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以确定全螺纹吊架的长度、上下梁槽钢的长度、加劲槽钢的长度和拉条槽钢的长度,并确定膨胀锚栓的位置。第二步,切割1根据实测数据,裁剪材料。槽钢切割后,需要在切口处喷涂金属和锌,以避免切口腐蚀。步骤3:安装管道抗震支架的主起重机。根据主吊车膨胀螺栓的位置,钻孔,然后安装膨胀地脚螺栓和全螺纹吊杆。步骤4:安装管道抗震支架的横梁。安装上下横梁,其中下横梁必须拧紧,然后安装限位组件,使上梁保持放松状态。步骤5,安装管道抗震支架的斜撑定位横向和纵向支架的膨胀地脚螺栓,钻孔,然后安装横向和纵向支架。还必须安装并拧紧上横梁。第六步。风管抗震支撑加强装置的安装。安装加劲装置时,间距应符合相应要求。

抗震支架有什么特点

1、施工简单方便钢结构抗震支架:由于安装钢结构抗震支架了各种系统钢结构抗震支架,并有一些用于防火或其钢结构抗震支架他目的的结构,因此可以适合使用抗震支架,根据要求,以增强其承载能力。此外,还提供钢结构抗震支架了流行的抗震支架(正道瑞特斯抗震支架)。引入这种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只要将现成的地震支撑吊架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省去插入各种钢结构的复杂过程。

2、高强度:

因为相关的关键是在安装地震支撑吊架时,它是根据非常科学的方法计算的,并且全部安装在原始结构中。在更脆弱的链接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原始结构强度。 良好的抗震吊架还强调在设计和布置过程中,还要考虑温度变化和材料以及整个结构可以承受的应力等。

3、稳定性好:

可以说,(正道瑞特斯抗震支架)抗震支撑吊架本身的结构非常可靠,稳定,不会因外界施加的力而变形或松动。 。特别地,相关专家已经在抗震支撑吊架的中间使用了中间柔性杆。 因此它的韧性更好,不容易断裂,因此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结合其结构,它使用了具有多个面的三角形结构的原理以及一些更复杂的结构处理方法,因此它可以承受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方向的力保持固执。

抗震支架是什么?和普通支架有什么区别

1、抗震支吊架是用于支承水管、风管、桥架等机电管线设备并提供抗震支撑的支吊架产品。

2、依据 GB 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支吊架的定义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二、抗震支架的组成

1. C型钢、丝杠、丝杠接头母

C型钢与丝杠组合作杆件承载作用(立柱、斜撑、纵向斜撑、横担),C型钢卷边带有锯齿,背面有条形安装孔,所有抗震支吊架专用配件可与其任意搭配调节安装。

2. 托臂、预埋槽

托臂用于墙面支撑,可作为横梁支撑风管、电缆、桥架等。椭圆孔设计,方便安装是调节不同长度满足现场实际工况。

预埋槽用于中型紧固系统如安装管道(通风管道、空调管道、水管等)

3. 抗震铰链接(A型B型)

抗震铰链用于抗震杆件与结构或门式支架与结构之间的链接,可根据现场工况和设计要求灵活调整安装角度。

4. 管夹(U型管夹、O型管夹、欧姆管夹)

U型管夹用于单管侧向抗震支吊架管夹的固定;O型管夹用于单管纵向抗震支吊架管夹的固定;欧姆管夹用于门型抗震支吊架管道的固定;U型管夹、O型管夹、欧姆管夹配橡胶垫使用,绝缘减震抗噪。

5. 紧固件

抗震支吊架专用配件组合使用坚固作用

三、抗震支架常见的几种形式

单管(杆)抗震支吊架 单管侧向 单管双向

多管侧向 多管双向

矩形风管侧向 矩形风管双向

电缆桥架侧向 电缆桥架双向

四、为什么要用抗震支架

1. 减少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中建筑机电设备的损坏(消防管道、喷淋系统、排烟系统、电气系统等)会直接导致消防功能的失效。从而引发火灾、浓烟能此生灾害。使伤亡人数大大增加。甚至超过建筑物倒塌等直接灾害导致的伤亡数量。

2. 地震时有效保护机电系统,确保震后快速恢复工作状态。

2015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实施国家标准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抗震支吊架的设计与使用。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在此日期后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考虑抗震支架的应用和设计了。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建筑给水、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燃气、消防等。

在《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中明确指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五、传统重力支架与抗震支架的区别

传统重力支架 抗震支架

传统支吊架仅承受竖向荷载,发生地震时侧向摆动大,极易破坏临近设施,造成建筑机电工程系统遭受损坏,加大后期维护难度。

抗震支吊架在安装形式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把地震时的纵向力和横向力进行综合承载,改变管线系统动力特性由柔变刚。使设备、管道更牢固,减少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抗震支吊架从受力方向上分为纵向(与管线中心线平行)、侧向支吊架(与管线中心线垂直),纵、侧向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是牢固连接于建筑结构体上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当建筑物遭遇到设防烈度的地震时,通过抗震支吊架将管道及设备产生的地震作用力传到结构体上,以达到小震不损、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效果。(原文摘自于企尔捷紧源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抗震支架规范要求

抗震支架依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第1.0.4条(强条)规定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3.1.6条条文说明规定了需进行抗震设防的内容:

①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

②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

③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_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④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第3.1.8条规定穿过隔震层的建筑机电工程程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方式钢结构抗震支架,并应在隔震层两侧设置抗震支架。

第4.1.2.1条规定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钢结构抗震支架,宜采取抗震动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钢结构抗震支架,应采取抗震动措施。

第4.1.2.3条规定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当其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按要求设置抗震支承。

第5.1.2.4条规定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第5.1.3.3条规定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_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

第5.1.4条(强条)规定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第5.1.5.4条规定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当必须采用吊装时,应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但应设置抗震支吊架。

第6.1.1条规定内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抗震支架的设置应符合规定。

第6.2.8条规定在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物内,燃气管道应根据建筑抗震要求,在适当的间隔设置抗震支撑。

第7.1.2条规定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关于钢结构抗震支架和钢结构抗震支架安装示意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