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桥梁加固施工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桥梁加固施工规范201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桥梁工程使用的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有哪些,2、,桥梁施工有哪些规范?,3、,桥梁的基础和墩台的修理加固措施有哪些,4、,桥墩桥台基础抛石注浆加固施工技术规范,5、,求关于道路的各种规范,6、,服役桥梁的加固技术的探讨?
今天给各位分享桥梁加固施工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桥梁加固施工规范201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桥梁工程使用的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有哪些
- 2、桥梁施工有哪些规范?
- 3、桥梁的基础和墩台的修理加固措施有哪些
- 4、桥墩桥台基础抛石注浆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 5、求关于道路的各种规范
- 6、服役桥梁的加固技术的探讨?
桥梁工程使用的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有哪些
桥梁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多种,如公路桥梁、铁道桥梁、管线桥梁等等,不同的桥梁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也不同。详细见下方:
TB/T 1893-2006 铁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TB/T 2820.3-1997 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 支座
TB/T 2820.3-1997 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 支座
TBJ 107-1992 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含条文说明)
TB 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 10116-1999 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BJ 214-92 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TBJ 214-1992 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TB/T 1853-2006 铁路桥梁钢支座
TB/T 2357-1993 内燃机车用柴油机清洁度测定方法
TB/T 1893-2006 铁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TB 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2-2005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 2773-1997 铁路钢桥用面漆、中间漆供货技术条件
TB 2772-1997 铁路钢桥用防锈底漆供货技术条件
TB/T 2092-2003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TB 10213-99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TB/T 3043-2005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
TB 10002.5-200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 10052-1997 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
TB 10002.4-2005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T 1527-2004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
TB/T 2965-1999 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
TB/T 2331-2004 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TB 10002.1-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T 2137-1990 铁路钢桥栓接板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方法
TB/T 1893-1987 铁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
TB/T 1853-1995 铁路桥梁铸钢支座
TB/T 1728-1991 铁路铺轨机、架桥机术语
TB/T 1527-1995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
TB 10212-1998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CJJ 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1-9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 99-2003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CJJ/T 111-2006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节段逐跨拼装施工技术规程
CJJ 77-1998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CJJ 11-199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 2-90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 74-19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 69-1995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JT/T 4-1993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723-2008 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装置
JTS 271-2008 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JT/T 391-2009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T 329.1-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
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T 722-2008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T 638-2005 汽车发动机电喷嘴清洗检测仪
JT 391-1999 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JT/T 694-2007 悬索桥主缆系统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 695-2007 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T 290-1995 喷射式汽车外部清洗机
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T 307.2-1998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国家干线公路桥梁代码
JT/T 33.13-19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公路工程与航务工程 桥基钻孔工
JT/T 27.43-19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公路运输与公路养护 桥梁养护工
JT/T 27.39-19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公路运输与公路养护 汽车零件清洗工
JT 376-1998 内河通航水域桥梁警示标志
JTG/T D65-01-2007 公路斜拉桥实施细则
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T 663-2006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
JTJ311-97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 .PDF
JT/GQB 007-1973 公路桥涵标准图
JT/GQB 004-1973 公路桥涵标准图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式桥涵上部构造
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T 536-2004 路桥用塑性体(APP)沥青防水卷材
JT/T 529-200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JT 3132.3-90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成品力学性能检验规则
JTJ 004-200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T 327-2004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
JTJ 062-9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
JTJ 204-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JT/T 449-2001 公路悬索桥吊索
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J 027-1996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JT/T 532-2004 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
JT/T 531-2004 桥梁结构用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JT 329.2-19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
JT/T 112-1993(GB 8825-1988) 汽车驱动桥修理技术条件
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含条文说明)
JT/T 4-200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T 535-2004 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
JT/T 536-2004 路桥用塑性体(APP)沥青防水卷材
JT/T 502-2004 公路桥梁波形伸缩装置
桥梁施工有哪些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关于下达 2006 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 [2006]439 号文);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桥梁施工主要包括桥梁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施工质量等内容。桥头引道的河滩路堤部分应使用透水性强的土质填筑,并用砌石护坡以防冲刷。导流建筑物多在枯水季节,按照设计用柴排、石笼、砌石或混凝土等就地建造。
扩展资料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桥梁墩台施工:整体式墩台施工,有石砌墩台、混凝土墩台;装配式墩台施工;砌块式墩台施工;柱式墩台施工
墩台基础施工: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桩与管柱基础施工;沉井基础施工;
2、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桥梁承载结构施工:支架现浇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顶推施工法;移动模架主孔施工法;横移法;提升与浮运法。
3、梁式桥施工
简支梁桥,等截面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钢梁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梁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梁施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梁的基础和墩台的修理加固措施有哪些
希望对你有用。
1 桥梁加固的步骤与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桥梁的加固包括现有桥梁的改造及病害桥梁的修复。其中,现有桥梁的改造一般是由于现在交通运输量的增长、设计荷载标准的提高、公路路基宽度的拓宽等使一些桥梁已不能满足当前交通运输的要求而进行改造;病害桥梁的修复一般是由于桥梁材料的老化,运营养护的不当等使一些桥梁出现了病害而进行维修。桥梁的加固与桥梁的设计一样,除了应满足设计规范,符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结构安全的原则外,还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这就是所谓的加固概念设计。
1、桥梁结构由于结构失效或损伤经评估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或正常使用要求时,必须进行加固。加固设计的内容及范围,应根据评估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确定,可以包括整体桥梁,也可以是指定的区段或特定的构件;
2、建立既有桥梁维修、加固、重建的经济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对现有交通干扰较小的方案实施,以保证改造后的桥梁能安全运营;
3、根据需要改造桥梁的评估结论及经济分析,当得知现有桥梁可以通过加固、维修达到使用要求的结论后,再提出桥梁加固的设计方案;
4、对于大桥、特大桥,其主要承重构件需要加固补强时,加固设计方案应≮2个,进行方案比选和经济评估,选择最佳加固方案;
5、加固设计及施工尽量不损坏原结构,并保留具有利用价值的构件,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6、加固设计应与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老结构连接可*、协同工作;
7、加固设计应按结构实际损坏情况进行计算;
8、在加固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对桥上和桥下的通行车辆及行人的干扰,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9、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会同加固方案设计者进行研究,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能继续施工;
10、加固施工中,应采取安全监测措施,确保人员及结构安全。
总之,在具体的加固设计中,必需首先明确这种加固原则,才能做到“牢固可*、简便耐用、经济适用”。
2 桥梁加固的方法
加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构件乃至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以满足新的要求。这些措施包括直接针对整个结构的,如体外预应力,改变了结构的应力状态,使其回到原设计状态或者更适应新的要求;有些措施是针对截面的,即通过提高截面某一方面的承载力强度(如抗剪强度),从而改善整个结构的承载力水平。
根据桥梁的加固原因、加固部位以及现有桥梁本身桥型方案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目前,桥梁上部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有: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系转换加固法、增加构件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等;桥梁下部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有扩大基础加固法、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法等。现将以上加固方法一一介绍如下:
2.1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
2.1.1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法的加固原理是在梁的下缘受拉区设置预应力材料,通过张拉对梁体产生偏心预应力,在此偏心压力作用下,使梁体发生上拱,抵消部分自重应力,减小了结构变形和裂缝宽度、改善了结构受力,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结构承载力。与通常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力筋与原结构只在锚固点与梁连接,类似于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这种方法在自重增加很小的情况下可大幅度的改善和调整原结构的状态,提高结构刚度、抗裂性。此法既适用于通行重车时的临时加固,也可作为提高桥梁承载力的永久加固措施。
该方法主要适用情况有:当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严重锈蚀及其它病害造成结构承载力下降;需要提高桥梁的荷载等级;用于控制梁体裂缝及钢筋疲劳应力幅度;适用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结构,尤其是大型结构的加固等情况。
目前常用的体外预应力的方法有下撑式预应力拉杆加固法和外部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
301国道盘锦立交主线桥和盘锦立交WH匝道桥,采用的都是体外预应力法进行加固,改善了桥梁的整体的使用性能,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2.1.2体系转换加固法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旧桥通常是指增设附加构件或进行技术改造,使桥梁的受力体系和受力状况发生改变,从而起到减小承重构件的应力,改善桥梁性能,达到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提高结构承载力,增大结构刚度,减小挠度等优点。
常使用的方法有:拱桥转换为梁拱式拱上建筑法;梁桥转换为梁拱组合体系法;简支转连续法;多跨简支梁转为先简支后桥面连续体系法;增加辅助墩法等。以上加固方案形式各异,但加固实质相同,即均是为所加固的桥梁加入新的支撑点,缩短梁的计算跨径,从而提高结构承载力。
福建永安市大溪大桥为20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9孔双曲拱桥,桥型为22.10m+25.60m+7x22.10m不等跨连续拱桥,设计荷载为汽车-13级,拖车-60,由于交通量的增加,该桥在运营期间产生了较大的病害,荷载等级不能满足现有交通运输的要求,2002年永安市对该桥该桥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桥可以通过采取加固措施,使其达到汽车-20级、挂车-100荷载等级的要求。加固方案采用了把连续拱桥转化为梁拱式拱上建筑体系的方法。加固改造时,首先拆除侧墙、护拱、拱上填料,对主拱圈进行“卸载”,使主拱和腹拱的拱背完全暴露,其次对主拱圈拱背、拱脚进行布筋,现浇混凝土加大其截面,然后接高腹拱墩,按梁板桥施工简支桥面板,这样一来既减轻了主拱圈负重,又增强了主拱圈承载能力。加固改造后,经过几年来的使用证明,效果非常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2003年加固的湖北鄂州涂家咀连续拱桥(L0=70m)、2005年加固的福建蒋乐积善连续拱桥(L0=30m)等等。
2.1.3 增加构件加固法 增加构件加固法主要是指增设纵梁提高承载能力或拓宽改建,增加横隔板加强横向联系。当墩台地基安全性能好,并具有承载能力,上部结构也基本完好,但其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同时要求加宽桥面时,一般采用增加承载能力高和刚度大的新纵梁使新旧梁互相联结共同受力。对于要进行拓宽改造的则还需要对墩台进行拓宽。
常使用的方法根据增加构件及新旧主梁联合受力形式可分为:增设纵梁加固(不拓宽桥面);增设边梁加固;单边拓宽技术改造;双边拓宽技术改造;增加辅助横梁加固。
绍兴斗门大桥是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刚架拱桥(L0=40m),该桥通过20余年的使用,已出现多处病害,特别是重车过桥时,桥梁出现晃动。2004年通过对该桥病害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横梁太单薄(原设计为空心薄壁横梁)是导致重车过桥晃动的主要原因,加固改造时在每孔主拱腿上增设8道钢筋混凝土实心横梁,斜杆上增设4道钢筋混凝土实心横梁。改造后该桥至今完好无损,重车过桥时桥梁也不再晃动,运行完全正常。
河南南阳桐柏淮河大桥采用了增设大边肋进行加固加宽的技术方案,对上下部结构同时加宽,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该桥加固完成至今,状况良好,并且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2.1.4 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是采用粘结剂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边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物形成整体,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若使用锚栓将钢板锚固在梁体上,则又称锚栓钢板法,这时钢板可适当厚一些。钢板固定于受拉混凝土表面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抗弯刚度,使结构挠度减小,限制了裂缝的发展。并且施工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裁切钢板,有效的发挥粘钢构件的抗弯、抗压和抗剪的性能,受力均匀,不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除此以外,该方法还具有施工简便,快速,不影响结构外形,加固费用低,不减小桥梁净空以及增加荷载不多等优点。不足之处是粘结剂的质量及耐久性是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
广州东圃大桥是1998年建成通车的一座跨越珠江的特大桥,主航道桥型为106.6m+2x160m+106.6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副航道桥型为51m+3x80m+51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003年发现主航道桥边跨梁端腹板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斜裂纹,后来业主采用了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对其进行了加固。具体措施是对修补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修凿,使其平整;用丙酮或二甲苯擦洗修补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和经过处理的钢板表面;以除去粘接面的油脂和灰尘;在钢板和混凝土粘接面上均匀地涂刷环氧基液粘接剂;用方木、角钢、和固定螺栓等均匀地进行压贴钢板;养生到所要求的时间,拆除压贴用的材料;在钢板表面上再涂刷养护涂料。该桥现在加固工程已完成,加固效果良好。
2.1.5 碳纤维加固法 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物表面,当结构荷载增加时,两者共同工作,提高构件承载力,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特点是其应力应变量完全线弹性,不存在屈服点或塑性区。由于碳纤维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耐疲劳等优异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短,粘贴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因此是旧桥加固补强的理想材料。碳纤维加固法中粘结材料的性能是保证碳纤维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关键,也是两者传力途径的薄弱环节,因此粘结材料应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保证碳纤维与混凝土间剪力的传递,同时应有足够的韧性,不会因混凝土开裂导致脆性粘结破坏。与其它加固方法相比,采用碳纤维加固旧桥能最小程度的改变原有结构的应力分布,保证在设计荷载范围内与原结构共同受力。
广深高速公路福田互通立交桥现浇异形混凝土空心板梁梁底有多处裂缝,导致板内钢筋锈蚀,桥梁承载能力下降,发现后采用了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案对其进行了加固,具体措施是处理裂缝处的混凝土表面,清除加固表面疏松部分,直至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打磨平整,应用强力吹风器或丙酮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使之干燥、干净;然后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配合比和工艺要求在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涂上底胶,按设计要求裁剪、粘贴碳纤维布。该桥加固后,恢复了承载力,后经观察,加固效果良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莘奉金高速公路春申路立交桥加固、107国道(深圳段)洋涌河大桥加固等等。
2.1.6 桥面层补强加固法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是通过在梁顶(桥面)上加铺一层钢筋混凝土层,使其与原有主梁形成整体,从而达到增大主梁有效高度和抗压截面,增加桥面整体刚度,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为了减小补强层增加的恒载,常将原有桥面铺装层凿除,而且能使新老结合良好,共同受力。
目前,在很多桥梁加固改造中,同一座桥梁,针对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构件、不同的改造原因同时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如宜宾马鸣溪金沙江大桥的加固,采用了增加构件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西藏尼木大桥的加固,采用了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绍兴斗门大桥的加固,采用了增加构件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等等。
2.2桥梁墩台与基础加固
2.2.1 扩大基础加固法 桥梁基础扩大底面积的加固方法,称为扩大基础加固法。此法适应于基础承载力不足或埋置太浅,而墩台又是砖石或混凝土刚性实体或基础时的情况。当构造物基础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并且地基土质比较坚实时,可以采用扩大基础法进行加固。而对于扩大部分基础底部的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在扩大部分基础下打入一定数量的桩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桩的参数根据地基变形计算来加以选定。扩大基础加固法,施工比较简单。缺点是它必须使新老基础连成一体共同承受上部荷载,故其加固费用较高,而且加固效果也不易控制。
2.2.2 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法 高压旋喷注浆,就是先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入土层的预定位置,旋转并以一定的速度提升,同时将浆液或水以高压流的形式从喷嘴里射出,冲击破坏土体,高压流切割并搅碎土层,使其成颗粒状分散,一部分被浆液和水带出钻孔,另一部分则与浆液搅拌混合,随着浆液的凝固,组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能力的固结体,从而对地基进行加固的一种加固方法。旋喷注浆加固法,用途广泛,加固地基的质量可*而且效果好,成本低,加固效果明显,且施工便捷,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常用的对桥梁墩台基础处理方法之一。
2.2.3 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 桥梁墩台的加固改造也可以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增加墩台的刚度, 提高墩台的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其加固方法、加固机理与2.1.4及2.1.5一致,在此就不再详述。
3 加固方案的选择
加固方案与诸多因素有关,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非常重要,常考虑下列因素:
1、桥梁结构型式;
2、桥位地形、水文、自然状况;
3、桥梁现状分析研究结论;
4、施工技术水平;
5、能否封闭交通;
6、预期加固效果;
7、资金投入量。
若定义:
建议: β>0.9,进行桥面板加固;
β=0.7-0.8,粘贴钢板、改变体系加固;
β=0.6-0.7,体外预应力、贴碳纤维加固。
加宽加固同时进行时,宜将加宽部分与原桥连为整体,以充分发挥新加部分的卸载作用。
上述各种常见加固方法可综合运用,优化组合,更能体现出加固效果及经济效益,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的加固方法有对应的设计计算方法;
(2)加固后的桥梁结构承载能力提高幅度受原结
构的制约, 如原结构配筋率、截面尺寸等,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承载能力;
(3)对于大跨径复杂桥梁结构的加固计算,一般
要做结构整体分析,有效工具是有限元法,必要时应考虑非线性影响。
桥墩桥台基础抛石注浆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加固施工规范
加固的原则和流程: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不同于结构的新建,它在设计和施工上都要考虑原有建筑结构的特点,重要的是要保证加固后的新旧结构能够结合紧密并协同工作。所以,结构的加固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GB 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加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选择方案要合理且考虑整体效应的原则方案确定前要对原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对结构产生病害的原因有细致的调查和分析,避免盲目含糊地确定加固方案,加固后的结构可能会因此产生二次损伤而需要重新加固在确立加固方案时要考虑到局部的加固对结构其他部分产生的影响,以免出现本来不需要加固的部分承载力下降或荷载增加的情况;
2.受力分析正确的原则:为了更准确地对需要加固的结构选取荷载,应该对结构进行实地荷载调查,加固前的鉴定阶段的荷载认定应和原结构设计时的取值
一致,而加固加固验算阶段的荷载取值应按现阶段要求选取,且加固验算时还要要考虑结构是卸载、部分卸载还是不卸载中的哪种情况,此外,加固部分受力滞后和加固部分与原结构的结合协同情况是要考虑的
3.材料选用尽量和原结构一致的原则:加固材料与原结构一致能使加固部分与原结构结合紧密、协同良好,加固前收集原结构材料的详细资料以备采购,若原结构材料资料丢失,可通过实测来评定原材料的性能以求近似选用。加固工作在遵循加固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加固工作的流程。结构加固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要涉及到检测、鉴定、加固等多个环节,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
混凝土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规范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的范围,可按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确定,也可按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确定,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性.以下是6个一般的加固规范:
1.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2.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加固规范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粘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
3. 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索引起的原结构损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并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理和加固。
4.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5.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混凝土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6.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6.1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6.2 一般情况下,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
求关于道路的各种规范
我收集的还比较全的规范:
JTJ 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T0901-98 1: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式规范
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式规范
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 D60-01-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D65-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TD65-04-200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D82-2009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TF81-01-2004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JTG/T F83-01-04 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2-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CECS 126:2001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
CECS 202:2006 轻骨料混凝土桥梁技术规程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1-93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 36-200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69-95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 74-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GB 50162-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T 50283-1999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299-19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版)
GB50422-2007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
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希望能帮到你。
服役桥梁的加固技术的探讨?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服役桥梁的加固技术的探讨桥梁加固施工规范,以供参考。
前言
桥梁在营运使用过程中,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较大损坏,承载能力降低;或者,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繁忙,桥梁承载能力和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解决服役桥承载能力和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通常有二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拆除服役桥后重建新桥的重建法和换下全部服役桥主梁,架设荷载等级高的新梁的换梁法,另一种即采用各种加固措施,或除采取加固措施外,同时对服役桥加以拓宽的加固法。前者施工费时、费力,且造价较高,后者所需费用节约很多,一般仅为建造新桥的1/10至3/10[1].显然,桥梁的加固与维修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价值。
1.服役桥维修加固的特点
与新建桥梁工程相比,服役桥的维修加固施工有不少特点。首先,维修加固的标准与设计时所采用的标准往往会有不同。由于服役有建筑物的存在,以及未来使用年限要求的不同,桥梁加固或改建的标准不可能与设计时所采用的标准完全相同。比如,服役桥的荷载等级假设是汽车-13级,而经加固后,其荷载等级可能会提高[1].故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使用要求和耐久性要求的具体情况,正确地掌握和提出加固或改建的有关标准要求。其次,维修加固工作的难度要比新建时大。维修加固桥梁建筑物的工作必须在不妨碍交通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往往会增加不少困难。即使会使施工产生困难,也必须尽量照顾交通。为此,在桥梁维修加固工作中,应从设计上和施工组织上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再者,桥梁的维修加固工作应充分利用原有结构。桥梁的维修加固,应在对原有结构作周密、细致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结构,能不更换原有结构的就不更换,能充分利用服役桥的,要充分利用。
2.桥梁加固的工作内容及步骤
2.1桥梁加固的工作内容
桥梁加固与改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发生重大病害和不能满足运输要求的桥涵设备彻底进行整治加固、改善和更新。目的是恢复原有桥梁建筑物的整体使用效能和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原有桥梁建筑物的荷载等级和通过能力。桥梁加固与改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对服役桥上部构件进行加固;对服役桥下部构件进行加固;拓宽桥梁的行车道或人行道;升高桥梁上部构造的高度;更换桥梁行车道路面或引桥路面的结构;部分或全部更换桥梁损坏或破服役了的结构物。
桥梁的加固与改建工作,应充分利用原有的部分,凡能加固的,则不宜改建。如能部分改建的,则不应全部改建。
2.2桥梁加固的工作步骤
对服役桥进行维修加固,一般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1)检查桥梁现状及损坏情况;
(2)调查桥梁历史技术资料及现有交通状况;
(3)提出维修加固或改建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4)确定方案并付诸实施,即进行维修加固或改建施工。
3.桥梁加固的原则及方法
3.1桥梁加固的原则
(1)桥梁加固是一种借加大或修复桥梁构件来提高局部或整座桥梁承载能力或通过能力的措施。因此,桥梁加固工作一般以不更改原建筑形式为原则,只有在复杂的情况下,才更改其结构。
如仅加固仍不足以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必须进行重建桥梁的一部或全部时,则重建桥梁需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并按现行桥梁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
(2)桥梁加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视服役桥的情况,承载能力的减弱程度以及今后的任务而变。桥梁的加固一般有如下几种[2]:
1)扩大或增加原结构构件截面,以提高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2)以新的结构代替服役的应力不够的结构。
3)改变原结构的受力体系,使原结构减少受力。
4)对原结构施加外应力(如预应力),以改变原结构的受力图形,达到提高桥梁刚度和强度的目的。
(3)采用扩大或增加桥梁构件截面的方法进行加固时,应特别注意新加部分与原有部分的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起到加固作用。
(4)不管采用何种加固方案,都应考虑投资少、功效快、不中断交通、技术上可行、有较好的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3.2桥梁加固的主要方法
3.2.1扩大或增加构件截面法
(1)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通过一定的工艺和结构措施,在梁顶面(桥面)上加铺一层钢筋混凝土面层,使其与原有主梁形成整体,达到加厚主梁高度和增大梁的抗压截面的目的,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其特点是:
1)施工简便,亦较经济,但加铺梁面层后,静载增加,承载能力提高不显著;
2)施工需凿除原有桥面铺装,同时考虑到新服役混凝土相结合,新浇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等,尚需设置连续钢筋和钢筋网等;
3)此法利于在抗压截面较小的场合使用;
4)浇筑后混凝土须经养护,故必须对交通加以限制。
(2)增大梁截面和配筋加固法
在梁底或侧面,加大钢筋混凝土截面(增配主筋),使梁抗弯截面加大,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其特点是:
1)为加强新服役混凝土的结合,需对服役梁面凿毛工作,操作麻烦、凿除工作量大,常需在桥下搭设脚手架;
2)对T形梁有采用底面及侧面同时加大,以及底部马蹄形加大两种加固形式;
3)加固效果显著,适用于梁桥及拱桥对拱圈的加固。
(3)钢板粘贴或增设其桥梁加固施工规范他钢梁,以作成组合梁的加固法
用环氧树脂类粘结剂,将钢板(或槽钢)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以钢板代替钢筋作用,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其特点是:
1)不需要破坏被加固的原有结构物;
2)加固工程几乎不增大原结构的尺寸;
3)尽管工程质量要求很高,但施工时并不要求高级的专门技术人员操作;
4)能在短期内完成加固工程;
5)几乎可以不改变具有历史价值建筑物的原有艺术特点。
(4)粘贴炭纤维布加固法
碳纤维是一种高新材料,它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是在几千度的高温下经特殊工艺制造出的一种高科技产品。用环氧树脂类粘结剂,将炭纤维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以炭纤维布代替钢筋作用,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其特点是[1]:
1)优异的力学性能。可有效应用于多种形式的结构补强,包括抗弯、抗剪、抗压、抗疲劳、抗震、抗风、控制裂缝和挠度的扩展等等;
2)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碳纤维片具有极强的抗酸、碱、盐、紫外线和防水能力,具有足够的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外加防火涂料后可以有效地防火。因此,可以大大增强结构对恶劣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延长构件寿命;
3)材料本身质轻高强。可以不增加结构体积和不改变结构外形,增加的结构重量可以忽略,便于用所需的色彩涂装,而不留补强痕迹,这是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
4)施工工序简单。可用小型电动工具操作,工种少,用工少,工期短,进度快,更有资料表明能在持续交通有震动的情况下施工,而不影响补强效果,从而大大缩短施工断交的时间,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2改变结构体系法
(1)增设纵梁法
在墩台地基安全性能好、并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增设承载力高和刚度大的新纵梁。当基础承载力不足时,必须对基础采取加固措施。新增主梁与服役梁连接,共同受力,从而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当新增主梁位于两侧时,则兼有加宽的作用[3].
(2)增设立柱或桥墩,使简支变连续,或改桥为涵的改变结构体系法
通过改变桥梁结构体系,如在简支梁下增设支点(墩台),缩短桥跨,或把相邻两跨简支梁加以连接,从而使简支梁变成连续梁。对于小桥,还可采用改桥为涵的形式,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前者,一般为临时通过重车的应急措施,后者则必须视通航及排洪灌溉而定。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建桥梁不断涌现,而原有桥梁也在不断地老化。服役桥的加固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而又复杂的工作,它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从某种意义上,无论是技术改造方案的拟定与设计计算,还是技术改造的具体实施,都是值得人们不断地去研究的方向。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关于桥梁加固施工规范和桥梁加固施工规范2011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