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和田钢结构设计公司

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应根据)

和田钢结构设计公司 7天前 ( 01-23 21:31 ) 6766 抢沙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抗震设计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以及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应根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柱的构造应符合哪些要求,2、,钢结构抗震在哪本规范可以找到相关条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以及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应根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柱的构造应符合哪些要求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所采用建筑材料要求并不苛刻。3.2节就只下列5条: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

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

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

3.2.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所采用建筑材料要求并不苛刻。3.2节就只下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所采用建筑材料要求并不苛刻。3.2节就只下列5条:

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

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

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列5条:

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

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

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

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应根据) 钢结构框架施工

钢结构抗震在哪本规范可以找到相关条款?

1、《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这是钢结构规范,总则第三条中由“在地震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 的规定”。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第八章,第九章,有相关内容。是建筑抗震专门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计算要点】

8.2.1 钢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其层间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构件截面和连接的抗震验算时,凡本章未作规定者,应符合现行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其非抗震的构件、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应除以本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8.2.2 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地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

8.2.3 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

1 钢结构应按本规范第3.6.3条规定计入重力二阶效应。对框架梁,可不按柱轴线处的内力而按梁端内力设计。对工字形截面柱,宜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中心支撑框架和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其层间位移计算可不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

2 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框架部分按计算得到的地震剪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1.8倍二者的较小者。

3 中心支撑框架的斜杆轴线偏离梁柱轴线交点不超过支撑杆件的宽度时,仍可按中心支撑框架分析,但应计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人字形和V形支撑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5。

4 偏心支撑框架构件内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要求调整:

1) 支撑斜杆的轴力设计值,应取与支撑相连接的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支撑斜杆轴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4,9度时不应小于1.5。

2) 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框架梁内力一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

3) 框架柱的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柱内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

5 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应按有关规定计算,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可仅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

6 钢结构转换层下的钢框架柱,地震内力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5。

8.2.4 钢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8.2.5 钢框架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节点左右梁端和上下柱端的全塑性承载力应符合式(8.2.5-1)要求。当柱所在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上一层的受剪承载力高出25%,或柱轴向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不超过0.4,或作为轴心受压构件在2倍地震力下稳定性得到保证时,可不按该式验算。

[gongshi]`∑W_(pc)(f_(yc)-N/A_c)≥η∑W_(pb)f_(yb)`[/gongshi][bianhao](8.2.5-1)[/bianhao]

式中`W_(pc)、W_(pb)`——分别为柱和梁的塑性截面模量;

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A_c`——柱截面面积;

`f_(yc)、f_(yb)`——分别为柱和梁的钢材屈服强度;

η——强柱系数,超过6层的钢框架,6度IV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1.0,8度时可取1.0,8度时可取1.05,9度时可取1.5。

2 节点域的屈服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gongshi]`ψ(M_(pb1)+M_(pb2))//V_p≤(4//3)f_v`[/gongshi][bianhao](8.2.5-2)[/bianhao]

工字形截面柱

[gongshi]`V_p=h_bh_ct_w`[/gongshi][bianhao](8.2.5-3)[/bianhao]

箱形截面柱

[gongshi]`V_p=1.8h_bh_ct_w`[/gongshi][bianhao](8.2.5-4)[/bianhao]

3 工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的节点域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gongshi]`t_w≥(h_b+h_c)//90`[/gongshi][bianhao](8.2.5-5)[/bianhao]

[gongshi]`(M_(b1)+M_(b2))//V_p≤(4//3)f_v/γRE`[/gongshi][bianhao](8.2.5-6)[/bianhao]

式中`M_(b1)、M_(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V_p`——节点域的体积;

`f_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ψ——折减系数,6度IV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0.6,8、9度时可取0.7;

`h_b、h_c`——分别为梁腹板高度和柱腹板高度;

`t_w`——柱在节点域的腹板厚度;

`M_(b1)、M_(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弯矩设计值;

γRE——节点域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注:当柱节点域腹板厚度不小于梁、柱截面高度之和的1/70时,可不验算节点域的稳定性。

8.2.6 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撑斜杆的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gongshi]`N/(φA_(br))≤ψf/γRE`[/gongshi][bianhao](8.2.6-1)[/bianhao]

[gongshi]`ψ=1//(1+0.35λ_n)`[/gongshi][bianhao](8.2.6-2)[/bianhao]

[gongshi]`λ_n=(λ//π)sqrt(f_(ay)//E)`[/gongshi][bianhao](8.2.6-3)[/bianhao]

式中N——支撑斜杆的轴向力设计值;

`A_(br)`——支撑斜杆的截面面积;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ψ——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

`λ_n`——支撑斜杆的正则化长细比;

E——支撑斜杆材料的弹性模量;

`f_(ay)`——钢材屈服强度;

`γ_(RE)`——支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 人字支撑和V形支撑的横梁在支撑连接处应保持连续,该横梁应承受支撑斜杆传来的内力,并应按不计入支撑支点作用的简支梁验算重力荷载和受压支撑屈曲后产生不平衡力作用下的承载力。

注:顶层和塔屋的梁可不执行本款规定。

8.2.7 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当N≤0.15Af时

[gongshi]`V≤φ_ι^V//γRE`[/gongshi][bianhao](8.2.7-1)[/bianhao]

`V_ι=0.58A_wf_(ay) 或 V_ι=2M_(ιp)//a`,取较小值

`A_w=(h-2t_f)t_w`

`M_(ιp)=W_pf`

当N>0.15Af时

[gongshi]`V≤φ_(ιc)^v//γRE` [/gongshi][bianhao](8.2.7-2)[/bianhao]

`V_(ιc)=0.58A_wf_(ay)sqrt(1-[N/(Af)^2])`

或 `V_ι=2.4M_(ιp)[1-N//(Af)]/a`,取较小值

式中φ——系数,可取0.9;

V、N——分别为消能梁段的剪力设计值和轴力设计值;

`V_ι、V_(ιc)`——分别为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和计入轴力影响的受剪承载力;

`M_(ιp)`——消能梁段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a、h、t_w、t_f`——分别为消能梁段的长度、截面高度、腹板厚度和翼缘厚度;

`A、A_w`——分别为消能梁段的截面面积和腹板截面面积;

`W_p`——消能梁段的塑性截面模量;

`f、f_(ay)`——分别为消能梁段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屈服强度;

γRE——消能梁段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注:消能梁段指偏心支撑框架中斜杆与梁交点和柱之间的区段或同一跨内相邻两个斜杆与梁交点之间的区段,地震时消能梁段屈服而使其余区段仍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2 支撑斜杆与消能梁段连接的承载力不得不于支撑的承载力。若支撑需抵抗弯矩,支撑与梁的连接应按抗压弯连接设计。

8.2.8 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1 梁与柱连接弹性设计时,梁上下翼缘的端截面应满足连接的弹性设计要求,梁腹板应计入剪力和弯矩。梁与柱连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gongshi]`M_u≥1.2M_p`[/gongshi][bianhao] (8.2.8-1)[/bianhao]

[gongshi]`V_u≥1.3(2M_p/ι_n)且V_u≥0.58h_wt_wf_(ay)`[/gongshi][bianhao] (8.2.8-2)[/bianhao]

式中`M_u`——梁上下翼缘全熔透坡口焊缝的极限受弯承载力;

`V_u`——梁腹板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垂直于角焊缝受剪时,可提高1.22倍;

`M_p`——梁(梁贯通时为柱)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ι_n`——梁的净跨(梁贯通时取该楼层信的净高);

`h_w、t_w`——梁腹板的高度和厚度;

`f_(ay)`——钢材屈服强度。

2 支撑与框架的连接及支撑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gongshi]`N_(ubr)≥1.2A_nf_(ay)`[/gongshi][bianhao](8.2.8-3)[/bianhao]

式中`N_(ubr)`——螺旋连接和节点板连接在支撑轴线方向的极限承载力;

`A_n`——支撑的截面净面积;

`f_(ay)`——支撑钢材的屈服强度。

3 梁、柱构件拼接的弹性设计时,腹板应计入弯矩,且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构件截面受剪承载力的50%;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gongshi]`V_u≥0.58h_wt_wf_(ay)` [/gongshi][bianhao] (8.2.8-4)[/bianhao]

无轴向力时

[gongshi]`M_u≥1.2M_p` [/gongshi][bianhao](8.2.8-5)[/bianhao]

有轴向力时

[gongshi]`M_u≥1.2M_(pc)` [/gongshi][bianhao](8.2.8-6)[/bianhao]

式中`M_u、V_u`——分别为构件拼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

`M_(pc)`——构件有轴向力时的全截面弯承载力;

`h_w、t_w`——拼接构件截面腹板的高度和厚度;

`f_(ay)`——被拼接构件的钢材屈服强度。

拼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翼缘

[gongshi]`nN_(cu)^b≥1.2A_ff_(ay)` [/gongshi][bianhao](8.2.8-7)[/bianhao]

且[gongshi]`nN_(vu)^b≥1.2A_ff_(ay)` [/gongshi][bianhao](8.2.8-7)[/bianhao]

腹板

[gongshi]`N_(cu)^b≥sqrt((V_u//n)^2+(N_M^b)^2)` [/gongshi][bianhao](8.2.8-8)[/bianhao]

且[gongshi]`Nbvu≥sqrt((V_u/n)^2+(N_M^b)^2)` [/gongshi][bianhao](8.2.8-8)[/bianhao]

式中`N_(cu)^b、N_(vu)^b`——一个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

`A_f`——翼缘的有效截面面积;

`N_M^b`——腹板拼接中弯矩引起的一个螺栓的最大剪力;

n——翼缘拼接或腹板拼接一侧的螺栓数。

4 梁、柱构件有轴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工字形截面(绕强轴)和箱形截面

当`N/N_y≤0.13时

[gongshi]`M_(pc)=M_p`[/gongshi][bianhao](8.2.8-9)[/bianhao]

当`N/N_y>0.13时

[gongshi]`M_(pc)=1.15(1-N/N_y)M_p`[/gongshi][bianhao](8.2.8-10)[/bianhao]

工字形截面(绕弱轴)

当`N/N_y≤A_w/A时

[gongshi]`M_(pc)=M_p`[/gongshi][bianhao] (8.2.8-11)[/bianhao]

当`N/N_y>A_w/A`时

`M_(pc)={1-[(N-A_wf_(ay))//(N_y-A_wf_(ay))]^2}M_p` (8.2.8-12)

式中`N_y`——构件轴向屈服承载力,取`N_y=A_nf_(ayo)`

5 焊缝的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接焊缝受拉

[gongshi]`N_u=A_f^wf_u` [/gongshi][bianhao] (8.2.8-13)[/bianhao]

角焊缝受剪

[gongshi]`V_u=0.58A_f^wf_u` [/gongshi][bianhao](8.2.8-14)[/bianhao]

式中`A_f^w`——焊缝的有效受力面积;

`f_u`——构件母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

6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应取下列二式计算的较小者:

[gongshi]`N_(vu)^b=0.58n_fA_e^bf_u^b` [/gongshi][bianhao] (8.2.8-15)[/bianhao]

[gongshi]`N_(cu)^b=d∑tf_(cu)^b` [/gongshi][bianhao](8.2.8-16)[/bianhao]

式中`N_(vu)^b、N_(cu)^b`——分别为一个高强度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

`n_f`——螺全连接的剪切面数量;

`A_e^b`——螺栓螺纹处有效截面面积;

`f_u^b`——螺栓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

d——螺栓杆直径;

∑t——同一受力方向的钢板厚度之和;

`f_(cu)^b`——螺栓连接板的极限承压强度,取`1.5f_u`。

抗震钢筋使用范围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

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抗震用钢筋实测值的具体要求

一、抗震钢筋除应满足标准所规定普通钢筋所有性能指标外,实测值还应满足以下:

1、抗震钢筋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的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二、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发布的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份:热轧带肋钢筋》。标准中明确规定,抗震钢筋的符号为在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牌号后加“E”,例如HRB400E,HRB500E。“E”,是英语单词Earthquake(地震)的第一个字母,标志着钢筋产品达到了国家颁布的“抗震”标准。

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

(1)钢材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的比值不应大于0. 85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

(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钢材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的延性好,质轻高,且各向同性,所以钢结构建筑强度高,结构稳固,具有优越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的抗震性,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害远低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但是如果钢结构建筑设计不当,就无法充分发挥钢材的抗震性。

本文主要探讨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建筑场地的选择

场地选择是第一步。应选择坚硬、密实、均匀的场地土或是干硬、开阔、平坦的场地土之类的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避开易液化土、软弱场地土、边坡边缘或河岸等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同时在选择建筑场地时要多考察,掌握当地的地震活动情况。

②关于地基

地基是支撑建筑的基础,应具有整体性和刚性。天然地基若不满足要求,则可以采用桩基。如果基地建设不当,很容易出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这将导致结构产生裂隙,严重的会发生倾斜。

③钢结构布置

建筑方案尽量要规则。钢结构和其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他结构一样,如果结构的布置不合理,将会大大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因为钢结构可耐形变大于混凝土结构,所以一般不适合设置抗震缝,如果结构设计得比较复杂,可以在适当的部位设置防震续。

④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应严格遵循相关章程,防止基础锚固破坏。尽管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比较好,但基础锚固破坏仍然是地震中常见的破坏形态。根据历次地震中钢结构建筑被破坏的情形分析,除了钢材的选择、钢结构的设计,日常维护也是重中之重。

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应根据、抗震设计中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哪些规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