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碳纤维的行业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碳纤维布的技术指标,2、,碳纤维制品的国家检验标准有哪些?有没有国家实验室,3、,碳纤维加固工程时,注意哪些操作要领?
今天给各位分享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碳纤维的行业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碳纤维布的技术指标
中国国内最早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的规范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其编号为CECS146:2003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已经被最新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的国家标准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替代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其编号为GB50367-2013. 碳布碳纤维原料力学指标性能项目纤维类别抗拉强度 (Mpa)弹性模量 (Mpa)伸长率 (%)碳纤维丝 高强度I级 ≥4900 ≥2.4X10^5 ≥2.0 高强度II级 ≥4100 ≥2.1X10^5 ≥1.8 碳纤维布力学性能指标产品型号强度级别克重 (g/㎡)理论厚度 (mm)抗拉强度 (MPa)弹性模量 (GPa)伸长率 (%)SHBⅠ-200 高强Ⅰ级 200 0.111 ≥3400 ≥240 ≥1.7 Ⅰ-300 高强Ⅰ级 300 0.167 ≥3400 ≥240 ≥1.7 Ⅱ-200 高强Ⅱ级 200 0.111 ≥3000 ≥210 ≥1.5 Ⅱ-300 高强Ⅱ级 300 0.167 ≥3000 ≥210 ≥1.5
碳纤维制品的国家检验标准有哪些?有没有国家实验室
QJ A 2781-2004 碳素材料碳、氢、氮含量测定方法 GB/T 3362-2005|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 18530-2001|车间空气中碳纤维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GB/T 3365-2008|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GB/T 3364-2008|碳纤维直径和根数试验方法 GB/T 3363-1982|碳纤维复丝纤维根数检验方法 (显微镜法) GB/T 3855-2005|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T 21490-2008|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 GB/T 23442-2009|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结构和形态的测定 GB/T 3366-1996|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HB 7718.1-2002|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I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HB 7718.2-2002|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Ⅱ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HB 7772-2005|环氧树脂/碳纤维预浸料规范 HB 5485-1991|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薄板压缩性能 试验方法 HB 6739-1993|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压缩试验方法 HB 7625-1998|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拉伸试验方法 HB 7626-1998|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环境下压缩试验方法 HB 6740-1993|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孔拉伸试验方法 HB 6741-1993|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孔压缩试验方法 HB 7071-1994|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边缘分层拉伸试验方法 HB 7402-1996|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Ⅰc试验方法 HB 7403-1996|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试验方法 HB 7616-1998|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HB/Z 272-1995|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构件应力波铆接工艺要求 QJ 3074-1998|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方法 QJ 3184-2003|T300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预浸料规范 QJ 2727-1995|碳纤维/酚醛--高硅氧纤维/酚醛复合模压制品规范 SY/T 6585-2003|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 JG/T 167-2004|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 JT/T 532-2004|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 CECS 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YJGF 40-2000|碳纤维片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工法
碳纤维加固工程时,注意哪些操作要领?
我来提供一点施工工艺给你!!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粘贴碳纤维布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粘结剂:建筑结构胶,进场时必须有合格证明书及试验报告。
2.1.2 碳纤维布:采用碳纤维布需出具出厂合格证。
2.1.3 主要机具:角磨机、吹风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粘贴碳纤维布所在部位影响施工的附属设施拆除。
2.2.2 粘贴碳纤维布用的粘结剂和钢板准备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施工工具经过调试,试运转合格。
2.2.4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粘贴碳纤维布申请书已被批准。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构件基底处理 → 涂刷底胶 → 修补整平 → 粘贴碳纤维布 → 防护处理
3.2 构件基底处理:混凝土表面用角磨机、砂轮(砂纸)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3.3 粘结剂搅拌:
3.3.1 根据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用量,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制,并应在现场进行临时配置,每次配胶量以一次用完为宜。
3.3.2 粘结剂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进行检查。
3.4 涂刷底胶:粘结剂配制好后,用滚筒刷或毛刷将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等胶固化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3.5 修补找平:
3.5.1 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刮刀嵌刮整平胶料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整平胶料填补,尽量减少高差。
3.5.2 转角的处理,应用整平胶料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整平胶料须固化后,方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3.6 粘贴碳纤维步: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配制、搅拌粘贴胶料,然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于所粘贴部位,在搭接、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用特制光滑磙子在碳纤维布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至胶料渗出碳纤维布外表面,以去除气泡,使碳纤维布充分浸润胶料,在碳纤维的外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粘结胶料。
3.7 固化:粘贴剂在常温下固化,3d即可受力使用。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粘贴碳纤维布所用的粘结剂、碳纤维布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2 粘结剂的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2 基本项目:碳纤维布的粘接的密实度应当保证,不得有空鼓等缺陷。
4.3 允许偏差项目,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
5 成品保护
5.1 胶粘剂固化后不准在粘贴构件上进行高温作业。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基面打磨:混凝土基面必须经过打磨,并清理干净,表面凹陷部位应用刮刀嵌刮整平胶料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整平胶料填补,尽量减少高差。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结构胶合格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
7.2 碳纤维布试验报告。
7.3 粘贴碳纤维布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4 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日志。
现在碳纤维加固的单价一般在400-600不等,价格差异主要是由采用的碳纤维材料的不同决定的。
碳纤维抗拉强度设计值是多少
超高模量级(UHM):抗拉强度设计值395 GPa以上;
高模量级(HM):抗拉强度设计值310~395 GPa间;
中模量级(IM):抗拉强度设计值255~310 GPa间;
超高强度级(UHT):抗拉强度设计值3.5 GPa以上。
碳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 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扩展资料:
碳纤维的工艺:
1982年起,日本东丽、东邦、日本碳公司、美国Hercules、Celanese公司、英国Courtaulds公司等,先后生产出高强、超高强、高模量、超高模量、高强中模以及高强高模等类型高性能产品,炭纤维拉伸强度从3.5 GPa提高到5.5 GPa,
1981年起沥青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开发出几种调制中间相沥青的新工艺,如日本九州工业试验所的预中间相法,美国EXXON公司的新中间相法,日本群马大学开发的潜在中间相法,促进了高性能沥青基炭纤维的开发。
随后日本三菱化成化学公司、大阪煤气公司、新日铁公司陆续建成一批不同规格的高性能炭纤维生产厂。其特点是模量增高的同时也增高强度。20世纪80年代是沥青基炭纤维的兴旺发展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纤维
关于碳纤维设计标准规范和碳纤维的行业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