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结构施工中,构造柱支模工艺是确保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该工艺主要涉及在柱子的底部设置支撑模板,以固定和稳定钢柱,防止其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通过精确计算和设计,确保支撑系统既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力,又不会对柱子的结构造成过大的压力。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模板的安装精度,以及混凝土的均匀浇筑,以避免产生裂缝或空洞等缺陷。整体而言,钢结构支模工艺要求高度的精确性和专业性,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一、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的工艺做法
- 构造柱相关工艺
- GZ支模工艺:
- 采用在GZ支模截面内预埋Φ14对拉螺栓(外穿Φ15PVC塑料管)用于固定模板,代替砌体中留置的架眼,提高墙面整体砌筑效果。GZ模板采用12mm厚整面胶合板,与3根50mm×80mm通长木楞为一体,即GZ每面使用一块定型模板。支模时,对拉螺栓在GZ截面内预埋,端部外侧每层采用4组50mm×80mm短木方进行锁固,内侧阴角部位采用100mm×100mm通长木方支设。
- 构造柱支模工艺:
- 在砌体施工中,于水平灰缝上距构造柱240mm处,用Φ16PVC塑料管留设Φ16mm安装孔,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800mm。构造柱钢筋验收后,安装组合模板,再安装∟50×5角钢制作的专用模具,用Φ14穿墙螺栓紧固。
- 构造柱钢筋位置固定方法:
- 在构造柱顶部设一个钢筋井字形固定架,井字架在钢筋骨架内侧与箍筋一起将构造柱钢筋固定,确保构造柱主筋间距。工具式井字架周转使用,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的钢筋位移。井字架根据构造柱尺寸制作,两侧紧靠砖墙,另两侧紧靠模板,安装前要确保尺寸准确,安放后与箍筋一起绑在构造柱钢筋上,最后进行模板安装。
- GZ支模工艺:
- 圈梁硬架支模工艺
- 墙体砌筑时,在圈梁下一皮砖处埋设Φ16PVC塑料管,砌完后,轻轻转动线管并抽出,形成Φ16安装孔,间距800 - 1000mm。安装∟40×4角钢制做的专用工具,在安装孔内穿Φ14螺栓加以固定,然后安装普通组合钢模板,拧紧螺栓并调整模板平直度。
- 无带眼支模工艺
- 使用PVC管和橡胶塞头的方法:根据墙体厚度截取相应长度的PVC管,两端各套橡胶塞头,使两塞头外边的尺寸正好是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支模时穿上对拉螺栓杆以固定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模板时,把橡胶塞头取出,用1:2水泥砂浆填孔抹平。
- 使用预制扁铁的方法:预制5mm厚的扁铁,扁铁一端做成5cm长90度的弯钩,墙体支模或支设脚手架时,把扁铁穿入墙体预埋的砖缝中,起到与墙体一样的使用效果。该工艺具有定型模具少、模具周转率高、节约成本、模板安拆方便等优点,且砌体上不留带眼,提高墙体整体强度,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能消除混凝土流浆并污染墙面的质量通病,省去常规架眼工序,减少人工费,为缩短工期创造条件。
- 框架梁、柱、板节点定型模板应用
- 方法一:梁、柱、板接头处采用组合式小钢模板与异形角模板支设,模板缝处放置海绵条。异形角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 方法二:采取竹胶板定制定型模板。
- 填充墙顶部斜顶砖砌筑做法
- 预先切割用于砌筑的顶砖,使斜顶砖的上下接触面为平面,斜放砌筑时与水平面成60度角。这样上下面均为平面,保证了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在10mm左右,避免灰缝厚度过大的质量通病;顶砖与水平面成60度角,砌筑更为密实,使砌体更好地成为一体;避免抹灰后填充墙与框架梁接触部位出现通缝的质量通病,施工方便,砌筑整齐,观感质量好。
- 砌体施工中马牙槎砖做法
- 墙体中所用七分头一般由砖场预制或在工地现场用无齿锯切割,马牙槎砖凸现部分的最下皮砖也用无齿锯切割成45度斜面,便于混凝土浇筑密实,提高墙体的观感质量。
- 砌体施工中皮数杆的应用技术
- 皮数杆采用3cm×5cm木方刨光制作而成,皮数杆下有可调底座,皮数杆上应有灰缝、压筋位置、墙体构造变化等明确的标识且固定稳定。
- 门窗框固定方法
- 由于现在墙体多为多孔砖砌筑,传统的墙体中预埋木砖固定门窗框不牢固,现改为预制混凝土块,截面尺寸同砌块一致,在墙体砌筑时把预制混凝土块砌入原先放木砖的位置,把门窗框固定在预制混凝土上即可。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流程
- 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施工放线,按照设计要求,根据图纸配合土建单位核实核准标高、轴线。施工前用经纬仪复核轴线,用水准仪确定标高,并用墨线在不易损坏的固定物上作好记号,注明标高,做好记录;在确定轴线和标高之后,先放好大样,再放小样,确定每个钢柱在基础混凝土上的连接面边线及纵横十字轴线(即门式刚架的柱脚位置),定位刚架时要避免刚架柱脚与螺栓碰撞。
- 原材料采、验、进厂阶段:对工程所选用的钢材型号、规格进行确认以及材料的质量检查等。
- 下料阶段:
- 钢板下料采用数控多头切割机下料,下料前应清除切割表面的铁锈、污物,保持切割件干净平整,切割后清除溶渣和飞溅物。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调整设备最佳参数值。
- 制作阶段:
- 放样、号料:
- 放样划线时,清楚标明装配标记、螺孔标注、加强板的位置方向、倾斜标记及中心线、基准线和检验线,必要时制作样板。注意预留制作、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切割、刨边和铣加工余量以及安装预留尺寸要求,划线前矫正材料的弯曲和变形。
- 组立、成型:
- 钢材在组立前矫正其变形,达到符合控制偏差范围内,接触毛面无毛刺、污物和杂物,以保证构件组装紧密结合。组立时使用适量工具和设备(如直角钢尺)保证精度,采用Z12型型钢组立机。焊接钢柱、钢梁采用门式自动埋弧焊,柱梁连接板加肋板采用手工焊接。使用门式自动焊时,焊接后边缘30 - 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等必须清除干净;使用手工电弧时,要使用状态良好、功能齐全的电焊机,选用的焊条需用烘干箱进行烘干。
- 制孔:(文档未详细提及制孔具体工艺内容)
- 矫正型钢:
- 使用翼缘调直机,操作人员熟悉工艺内容和设备操作规程,矫正完成后进行自检,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 端头切割:
- 焊接型钢柱梁矫正完成后,其端部采用端头铣床进行平头切割。
- 除锈:
- 采用专用除锈设备进行抛射除锈,可提高钢材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能力,对钢材表面硬度也有提高,有利于漆膜的附着且不需增加外加的涂层厚度。除锈使用的磨料需符合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用毛刷等工具清扫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除锈合格后的钢材表面如在涂底漆前已返锈,需重新除锈。
- 油漆:
- 钢材除锈经检查合格后,在表面涂完第一道底漆,一般在除锈完成后存放在厂房内可在24小时内涂完底漆,存放在厂房外则应在当班漆完底漆,油漆涂刷过程中应均匀,不流坠。
- 放样、号料:
- 检验校正阶段:对制作好的钢结构构件进行检验和校正,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文档未详细提及具体检验校正方法)。
- 预拼装阶段:(文档未详细提及预拼装具体工艺内容)
- 成品检验编号阶段:构件编号在包装前,将各种符号转换成设计图面所规定构件编号,并用笔(油漆)或粘贴纸标注于构件的规定部位,以便包装时识别。
- 构件运输阶段:在搬运过程中注意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