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嘉峪关加固改造设计公司

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粘钢加固法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抗震加固技术,它通过在结构构件表面粘贴高强度的钢板来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需要加固的结构进行表面处理,如清洁、打磨等;使用专用胶粘剂将钢板与原结构紧密结合;对胶粘剂进行固化处理,确保其达到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加固后的构件进行检测和验收,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钢结构框架设计 第1张

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

粘钢加固法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以下是粘钢加固法的主要施工工艺步骤:

1. 粘贴面处理

  • 混凝土面处理:凿除粉饰层,油垢、污物,用角磨机打磨除去1-2mm表层,较大凹陷处用找平胶修补平整。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棉布沾丙酮拭净表面,待粘贴面完全干燥后备用。
  • 钢板粘贴面处理:用角磨机进行粗糙、除锈处理,直至打磨出现光泽,使用前若洁净仅用干布擦拭即可。
  • 所需物资:护目镜、防尘口罩、冲击电锤及扁铲、手锤、角磨机、金刚石磨片、砂轮片、空压机、棉布、丙酮。

2. 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

  • 卸荷:加固构件所承受的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宜暂时移去,并尽量减小施工临时荷载。
  • 加压固定:可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产生较大压力,而且加压固定的同时卸去了部分加固构件承担的荷载,能更好地使后粘钢板与原构件协同受力。
  • 替代方案:也可采用膨胀螺栓、角钢、垫板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需要在加固构件上合适位置钻孔固定膨胀螺栓,仅能产生较小压力,不能产生卸荷效果,适合侧面钢板的粘贴。
  • 所需物资:千斤顶、垫板、顶杆、膨胀螺栓、角钢、垫板。

3. 胶粘剂配制

  • 配制方法:建筑结构胶为A、B两组份,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说明书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约5-10分钟至色泽均匀为止。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配置场所宜通风良好。
  • 所需物资:搅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

4. 涂胶和粘贴

  • 涂胶:胶粘剂配制好后,用腻刀涂抹在已处理好钢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胶断面宜成三角形,中间厚3毫米左右,边缘厚1毫米左右。
  • 粘贴: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准备好的固定加压系统固定,适当加压,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 所需物资: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腻刀、手套。

5. 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

  • 固化:根据胶粘剂的固化时间要求,确保钢板与混凝土充分粘结。
  • 卸加压固定系统:在胶粘剂固化后,卸去加压固定系统。
  • 所需物资:扳手、手套、时钟、温度计。

6. 检验

  • 初步检验: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声仪检测。若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70%,应剥离钢板,重新粘贴。
  • 高级检验: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验,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耗时也较长。
  • 所需物资: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衡器。

7. 维护

  • 保护措施:加固后钢板宜采用20mm厚M15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也可采用涂防锈漆保护,以避免钢材的腐蚀。
  •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及受拉构件,环境温度不超过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及无化学腐蚀的使用条件为限,否则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当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低于C15,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加固。
  • 特殊情况:若加固梁柱钢板较厚时,建议采用外包钢法;当原构件处于高应力状态时,宜采用卸荷方案,消除新旧材料的应变不同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粘钢加固法的有效实施,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钢结构框架设计 第2张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钢结构框架设计 第3张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钢结构框架设计 第4张粘钢加固法的施工工艺(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钢结构框架设计 第5张

粘钢加固法的优缺点对比

粘钢加固法与其他加固方法比较

粘钢加固法在抗震中的应用

粘钢加固法的耐久性研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