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贵港钢结构设计公司

桩基础下沉(土体中桩基础的沉降)

贵港钢结构设计公司 4天前 ( 12-25 10:12 ) 1 抢沙发
桩基础下沉是指由于土体中荷载的传递,导致桩基础在竖直方向发生沉降。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建筑施工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桥梁和大跨度结构物的建设中更为常见。桩基础下沉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引起周围土壤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地面的平整度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对桩基础下沉现象的研究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桩基础下沉的基本特性

(一)时间性

土体中桩基础的沉降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在上海地区,一般竣工后5 - 7年的沉降速度才会降到每年4mm以下。软土中桩基础沉降的主要部分是与时间因数有关的,按目前土力学的认识,沉降主要部分有固结变形和土体的流变组成。

(二)刺入变形

  1. 产生过程
    • 在群桩桩顶逐渐加载过程时,单桩顶荷载较小时,首先使桩的上部桩身产生压缩,桩的上部质点向下位移于土体之间产生了相对位移,土体要阻止桩的上部的位移就产生了摩阻力。桩顶荷载通过摩阻力逐渐扩散到土体中去,不仅扩散到桩于桩之间的土体中,也扩散到桩尖以下的土体中。在这一阶段,桩侧阻力的分布可能是桩的上端大,下端小,逐步向下发展。
    • 再继续加载,桩侧上部滑移区域不断向下扩大。桩尖承载力开始发挥作用,桩尖以下土体中的应力增加的幅度会大于桩间土体中的应力的增加(一般认当但相对位移达到2 - 5mm时,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桩土之间将产生相对滑移)。
    • 加载完成以后,桩间土及桩尖土在应力场的作用下由于固结和流变会继续变形。由于位移差产生的摩阻力也将随之减小,甚至产生负摩阻力。为了使减少了的桩周土体反力与桩顶荷载平衡,必须产生一个新的沉降增量,增加桩土相对位移来增加土反力,在这一工程中就会发生新的滑移(刺入变形)。

二、桩基础下沉的原因

(一)地质因素

  1. 地基软弱
    • 尽管采用桩基础,但是土层仍然不可能完全不受力,因此在滨海软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的地质环境或回填土较厚的地基上修建厂房时,沉降仍有可能发生。例如滨海软土具有高压缩性,在设备荷载较重时可能会压缩固结;湿陷性黄土遇水后迅速失强;回填土会被水流冲刷流失出现空洞,本身也因自重固结可能下沉。
  2. 桩基失能
    • 桩基础可能未完全入岩,或中途遇到较大碎石、底部岩层破碎,也有桩的密度和承台的面积有关系。总之因多种原因,部分桩基无法达到预期传力效果,变成“废桩”。

(二)荷载因素

  1. 设备荷载过重
    • 设备荷载过重,地坪板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地坪板整体下沉,且从四周向设备周围倾斜的情况。

三、桩基础沉降计算

  1. 群桩沉降计算
    •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可不考虑桩间土的压缩变形对沉降的影响,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按下式计算桩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宜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可按实体深基础(桩距不大于6d)或其他方法(包括明德林应力公式方法)计算。

四、负摩阻力与桩基础下沉的关系

  1. 产生负摩阻力的情况
    • 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当桩相对于桩侧土体向下位移时,土对桩产生的向上作用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但是,当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其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即桩侧土体相对于桩向下位移)时,土对桩产生的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产生负摩阻力的情况有多种,例如:位于桩周欠固结的软粘土或新填土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固结;大面积堆载使桩周土层压密;在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的软粘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全面降低(例如长期抽取地下水),致使有效应力增加,因而引起大面积沉降;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产生湿陷;地面因打桩时孔隙水压力剧增而隆起、其后孔压消散而固结下沉等。
  2. 负摩阻力的影响
    • 负摩阻力会使桩的竖向承载力减小,而桩身轴力加大,进而影响桩基础的沉降情况。
  3. 减小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
    • 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
      • 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成桩。
      •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 对位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 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 采用其他有效而合理的措施。

桩基础沉降监测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桩基础设计优化策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