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区改造计划中,市政府推出了32项“小切口”改革举措,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些措施包括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社区服务和强化物业管理等方面。具体而言,涉及的领域包括绿化美化、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每一项措施都旨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居民满意度。
北京小区改造概述
政策背景与目标
北京市在“首都定位”“减量发展”“疏解整治”等政策背景下,面临着改造数量多、分布广的老旧小区的任务。为此,北京市出台了“十四五”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及相关技术导则,提出了8个方面32项“小切口”改革举措。目标是到2025年,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精准实施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绿化改造等,补充便民设施和停车设施。
改造内容与实施模式
基础类与自选类项目
在楼本体改造中,基础类项目包括拆除违建、清洗粉刷楼体、光纤入户、增加无障碍设施等;自选类项目则包括增设电梯、屋顶美化、多层住宅楼平改坡等。在小区的公共区域中,基础类改造项目包括修补破损道路、完善公共照明、绿化补建等;自选类项目则包括增设停车位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增设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
具体实施案例
例如,海淀区在2024年计划开工改造170个老旧小区,注重以心换新,让老旧小区逆生长,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北太平庄街道罗庄东里社区通过共治共享系列项目,推动了改造落地实施。
资金筹措与社会参与
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合作
北京市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深度发挥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投资组合效能,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改造、补建,实现资金多元共担。初步形成了区政府与市区属国企通过签订战略协议推进改造实施的“区企合作”模式,以及街、镇(乡)与民营企业合作在街区层面推进改造实施的“街区改造”模式。
创新实践项目
例如,平谷区首个采取“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运作的城市更新项目——滨河街道南小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为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居民参与与意见征集
群众工作创新做法
北京市形成了“六组一队”“三问于民”“由一传百”等群众工作创新做法,以及“招投标评定分离”“施工楼栋长”“拆墙并院”等组织实施创新措施,并不断被复制推广。
居民意见的重要性
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是群众工作,从头到尾都是群众工作,以群众为主,群众是申请式的,根据他的意愿来进行改造,政府提供支持。因此,居民能否达成一致意见是前提,也是难点。
改造成效与居民反馈
改造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系统化改革思维推进改造实施,以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为出发点,围绕统筹协调、项目生成、资金共担、多元参与等方面,提出一揽子“小切口”改革举措,深入创新探索存量住房更新改造可持续模式。
居民反馈
改造后的小区居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大兴区清源街道枣园北里小区居民柴大爷表示:“如今,我们这老小区就跟新的一样。”居民对于改造带来的生活变化表示满意。
通过上述措施和成效,北京市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北京市小区改造政策解读
小区改造后居民满意度调查
北京小区改造中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