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档案馆是负责保存、整理和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机构。馆藏丰富,包括大量的档案资料、照片、文献以及实物证据等。这些档案资料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为研究北京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北京市档案馆还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形式,方便公众查阅和使用,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北京市档案馆介绍资料
北京市档案馆是一个省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承担着北京市国家档案资源的收集、保管、利用的重要职责。以下是关于北京市档案馆的一些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北京市档案馆是全市的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该馆在2019年6月9日正式启用了位于朝阳区南磨房路31号的新馆,建筑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新馆内部设计按照“五位一体”功能定位科学布局,集接收征集、保管保护、查阅利用、展览陈列、史料研究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馆藏特色
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丰富,数量庞大,特色鲜明。截至2022年底,馆藏档案达到了279.4万卷(册)件,排架长度20.2公里,历史跨度长达近500年。馆藏档案有三大特色:
- 民国档案:98万卷(册)民国档案齐全完整,记录了民国时期北京(平)发展演变和社会变迁,是研究20世纪北京(平)及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历史凭证。
- 奥运档案:保存有北京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档案,馆藏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档案是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中存留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奥运档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后,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市档案馆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之馆”。
- 重大活动、重要事件档案: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国庆、党庆、疫情防控等重要档案均已接收进馆。
服务与活动
北京市档案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了解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简化优化查档利用流程,开展民生档案跨地区跨馆际跨部门的查询利用。该馆还接入了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此外,依托馆藏档案,相继出版了多部编研成果,为开展党史、国史、军史等学术研究和“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档案馆还推出了多个主题展览,如“档案见证北京”、“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中国档案珍品展”、“我们的奥运”、“首都城市建设十年映像”等,成为在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公众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档案馆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截至到2008年年底,已经有近80万条记录以及180万页档案原文可以在网上检索、阅览,已数字化纸制档案88余万卷,共计2700余万页,约占馆藏纸制档案的47.43%,完成了全部声像档案的数字化。
地址与联系方式
北京市档案馆的办公地址为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路42号。如果您对他们的产品、技术或服务有兴趣,可以随时拨打联系电话进行咨询。
结语
北京市档案馆不仅是一个档案保管的场所,更是社会各方面获取知识信息的宝库。通过丰富的馆藏和多样化的服务,该馆在档案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珍品一览
北京市档案馆数字资源访问指南
北京市档案馆参与的重大活动
北京市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