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钢结构设计

什么是三明模式(2023年福建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时间)

钢结构设计 3周前 ( 12-26 22:03 ) 7850 抢沙发
本文目录

什么是三明模式

三明模式就是指三明医改模式,它成功解决了中国医疗界长期悬而未决的三大难题:看病贵,看病难,医保压力大。

2023年福建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时间

7月1、2日。

为什么要三保合一

三保其中一个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另一个是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后一个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CMS),三保合一是这三者的统一。事实上,到2017年底已经8个省级地区、其他省自治区35个地级地区、几十个县已经实现了所谓的“三包合一”。

医改试点的五个城市都是哪里

浙江、安徽、福建、辽宁、江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城市医保改革试点开始了。

三明医改到底是个什么模式

自从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三明医改模式经常被当作医改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要求“总结完善福建三明改革经验,并在安徽、福建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推广”。

201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推广来自三明等各地医改试点中总结出来的“8 个方面、24 条经验”。

201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扎实推进医改政策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健康获得感,她充分肯定三明医改的示范作用和福建医改的显著成效,强调要深入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在全省探索医保省级统筹,扩大医改成效和受益面,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9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福建调研并出席医改推进现场,会时强调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2019年10月28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大型纪录片《为了人民健康》,在第二集《利民为本》中介绍了三明开创的三明医改模式,肯定了三明在中国医疗改革中的先锋作用。

2019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通知》介绍了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改的主要经验。

三明医改模式是指福建省三明市为了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出矛盾的需求,从2012年2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进22家公立医院”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

1 在政府方面

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福建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第一副组长,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将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带动各市县形成了强有力的推进机制。三明市全部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责任,化解符合规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2 在医药方面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虚高费用。

一是取消药品加成。2013年2月起,三明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初步切断医院和药品的利益关系。

二是实行药品限价采购,从“价”上挤压水分。在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开展药品联合限价采购,实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

三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量”上挤压水分。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和抗菌药物使用,对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的129个品规实施重点监控。

四是在降低“价”、“量”的同时,保证药品供应。

3在医保方面

成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

一是成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保中心),将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保合一”,实行垂直管理,市级统筹。

二是加强职能。医保中心承担基金管理、医疗行为监管和药品采购等职能。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医保中心作为资金支付方,要求医院按照”为用而采、按需而设”的原则,按通用名报送临床用药需求目录,由医保中心负责统一采购和结算,切断了医院与药品(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资金往来。同时,医保中心加强了对医疗行为的监控。

三是改革支付。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次均费用限额付费、按床日限额付费等制度,提高医保保障水平。

4 在医疗方面

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强化绩效考核,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实行编制备案制,编内外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待遇一致,保障医院用人平等。

二是建立院长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从医院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发展等方面设计了一套包括6大类40项的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确定院长年薪,使院长真正成为政府管医的代理人。考核结果还与医院工资总额挂钩,使对院长的考核也成为对医院的考核。

三是加强医院内部绩效考核。院长通过建立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将对院长的考核指标分解到科室、个人,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建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定期分析制度,坚持每月全市公示、通报,实时监测控费指标运行,便于社会监督。

1 医院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2018年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较2011年净增9.6亿元,药品耗材收入占比由60%下降至33%,医院收入逐步接近药品耗材、检查化验、医务性收入“3∶2∶5”的良性结构。

2 医保基金运行平稳

全市职工医保在赡养比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医保基金扭亏为盈,连续七年保持盈余,2012年至2018年分别结余2209万元、7517万元、8637.5万元、12996.8万元、8561.84万元、16900万元、10400万元。

3 医务人员收入大幅提高

与2011年相比,院长年平均工资从11.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32.43万元,年均增长12%。医务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1.34万元,年均增长12%。

2018年院长年薪最低27.85万元、最高达50.54万元;总会计师年薪最低13.38万元、最高达26.07万元;医师平均年薪15.48万元,其中主任医师平均年薪为27.4万元、最高达59.29万元;护师平均年薪9.42万元、最高达33.86万元。

4 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2011年的6553元下降到2018年的5847元,居民次均住院由4082元增加到4869元,年均增幅仅2.55%。

1 强化“三医联动”

为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三明市实行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在医疗领域改革的同时,综合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三保合一”的医保基金改革。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保合一”成立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由市财政局代管,统一与医院结算。

2 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三明市通过实行院长年薪目标责任制,院长年薪由财政全额负担,建立政府对院长的考核机制,通过对薪酬的激励约束来管住院长,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让院长成为三明医改的推进者。

另外,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将原来医生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改变为按工作量(数量和质量)分配,有效遏制医生“开发病人”“制造病人”的创收冲动。规范工资总额分配比例,医生、护士和行政后勤团队分别占50%、40%、10%;规范医生、护士和行政后勤人员的最高年薪之间比例;规范年薪发放在医院内公示制度。让薪酬向医技人员倾斜,向一线人员倾斜,让薪酬发放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明医改模式能够被当作公立医院改革典型案例,成为医改明星,并在全国范围推广。主要归功于三明市强化政府职责,把握医改大方向,以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为途径,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虽然三明医改模式取得很大成功,但是对于其它公立医院来说,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思路,制定切合自己的改革方案。

福建省推进医改工作视频会议什么是三明模式(2023年福建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时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