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图解)
发动机冷却系统一般包括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水管、补液罐,还有发动机上的水道(水槽)、气缸盖上的水套及其他附加装置等。
怎样才能自学成为结构设计高手
鄙人机械专业,做过多年产品结构设计,虽不敢自称高手,但出自本人亲手设计的整机产品也有20余个,经自己团队之手完成设计的产品更是不计其数,在此总结几点吧。
要想成为开发设计领域的高手,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四条,坚持一、两年后,你也有机会成为结构设计高手。
一、多拆。结构设计一般都是零件之间的连接、支承、配合、相互关系的设计,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就要多拆解别人的优秀产品,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比如,选用什么材料?壁厚取多少?螺丝柱是怎样设计的?不同规格螺钉孔径取多少?不同材料之间如何确定孔径?加强筋如何设计?加强筋与基本壁厚的相互关系如何、壁厚不能厚于多少?怎样的设计会产生缩印?如何避免?圆角如何设计?内圆角和多圆角的相互关系是如何的?搭扣如何设计?活动搭扣和固定搭扣分别如何设计?超声波焊接的超声线如何设计?高周波焊接结构又如何设计?太多太多需要借鉴的地方了,平时多看看别人的成熟设计是怎样的,反正我本人就养成一个“坏”习惯,喜欢把视线范围内的新产品统统拆掉,研究一番后再装回去,这么做的确可以快速学到别人的优秀设计的。
二、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问,问同事、问上司、问专业的供应商、问外面权威机构,特别是后两个,作用非常明显的,我始终坚信,供应商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比如模具方面的问题,你可以问专业的模具供应商,比如电机方面的问题,你可以咨询专业的电机公司,他们就可以给你很专业的建议,比如安全标准和法规方面问题,你可以咨询第三方认证公司或测试机构,他们也可以给你很权威的回答。
三、该看的看了,该问的也问了,那接下来就要多做了,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搞技术的,除了要有理论,更要靠用实践来检验设计成果,只有实践过了,才真正叫掌握,才敢大胆地说:“我会”。之所以那些老工程师那么牛,那么的值钱,就是因为人家实践过的项目太多了,而实践就有可能出现失败,失败就会产生钱财损失,那些老工程师已经在别处烧了很多钱了,都烧成高手了,不再给你烧钱败家了,那当然值钱啊。
四、在做项目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产品、优秀结构,那就把这些优秀的东西都用笔记本子记下来,以便不时之需,不然时间长了,又不经常使用,是很容易忘记的。总结多了,本子越来越厚了,它对技术人员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古人的武功秘笈一样,自然你的知识就越来越广了。
做到以上四条习惯,很快你也可以成为产品结构设计界的高手,设计出越来越优秀的产品。
宽带是如何安装的
1995年上网还只是少数人的娱乐项目。面向公众用户开放互联网上网业务,拨号上网速率只有64Kbps。首家“网吧”上海威盖特电脑室,上网价格一个小时40元。
2002年,电信进行了一次互联网上网提速,将拨号速率提升至256kbps,大大地提高了网民们的上网速度。2003年,互联网上网迎来了第一次技术升级,拨号上网变为ADSL拨号上网,速率提升至1Mbps,自此上网拥有了更多的玩法,也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冲浪”的行列中。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正式成立,开启了我国电子商务时代的新篇章。仅2年的时间淘宝就将已经稳定收费的eBay挤出了国内市场,并迅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线上集市。
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宽带的速率提升到了6Mbps。同年,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达到了2.53亿人,跃居世界第一。
2010年,宽带迎来了第二次技术升级,光纤接入成为了标配,速率普遍提升至20Mbps。随后,家庭WiFi得到了广泛普及,宽带开始从电脑向手机端“延伸”。
在2015年以前,手机打开的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伴随着移动互联网3G/4G的技术更迭、运营商降费,使得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单位成本降低,各种各样的APP呈现爆炸式的蹦发,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朝着更加丰富的视频/短视频发展。
互联网络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跃迁,一切都源自于1838年摩尔斯电码的发明,信息可以以电为载体,使得大数据量的信息可以实现远距离传递。寥寥数字的一封电报,却蕴含了千言万语。
后续的发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电报因传递图片业务上没有发展而陨落,继而传真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了巅峰,但随着电子邮件和网络传真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而落幕。随后网络技术进入快速的踏步阶段。
网络技术的跃迁
20世纪60年代,电脑之间的通信都是基于网和调制解调器实现拨号联网。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一个Pci猫(modem)或者使用外置的RS232接口的猫,通过线拨号进行上网冲浪。猫(modem)即调制解调器,它可以将电脑的数字信号和线传输的电信号进行转换。
然后在电脑的拨号界面输入运营商提供的接入点,接通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联网。用户名和密码通过RADIUS协议从远程服务器RAS发送到认证服务器,校验信息无误后就会返回IP地址等配置信息。
这种基于网通过调制解调的数据通信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电脑大规模组网和突发式、多速率通信的需求。电信部门所能提供的网络是模拟网络,数据通信是在模拟线路上进行的,传输质量差,噪声干扰大。于是很快分组交换的概念被提出来了,数据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当分组到达交换机后,先存储在交换机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分组发送接收端,这样就不需要独占物理通道。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据业务进一步发展及网络传输质量的改善,分组交换网络x.25暴露出了很多缺点,帧中继和ATM技术作为X.25的改善型技术被提出来,ATM的出现使得端到端的高速、QOS保证的数据业务成为可能,但ATM最终没能取代IP进入用户桌面应用。
21世纪后,路由器技术吸取了ATM技术的精髓后获得了技术性的突破,Gbit线路速转发的路由器被研发成功,光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太网传输距离最大可以达到600km以上。至此,IP网络逐渐取代ATM网络成为互联网的主题网络,ATM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时宽带如何安装已经特别明朗了
光纤入户后,运营商会负责将所有的线路接通和配置信息都弄好。光猫如果设置的是桥接模式,只需要在路由器(路由器的WAN口连接光猫)和电脑端设置拨号上网;光猫如果设置的是路由模式(目前光猫普遍设置为路由模式),电脑或路由器的WAN口连接光猫自动获取IP地址即可。
另外,固定IP专线宽带,光猫或路由器的上网则需要改成手动输入IP(静态IP)。
当然如果联网的设备较多,光猫和路由器的网络接口不够,就需要通过交换机扩展网络接口连接更多的设备。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氢弹的两种构型都是什么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氢弹,像世界只有中国有30枚氢弹这种谣言大家切不可相信,那些都是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毫无底线而弄出来的垃圾内容。目前世界上还保存有一万多枚核弹头,五大国的所有核弹头几乎都是氢弹。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比原子弹的威力还要大上许多,体积也更为小巧,便于投送,五大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而造出来的护国重器怎么可能轻易销毁?氢弹其实是世界上的主力核武器。什么是氢弹?人类的第一代核武器是原子弹,在原子弹的威力遇到瓶颈以后,第二代核武器氢弹出现了。氢弹是目前人类在役的主要核武器,氢弹又称为热核武器可以分为普通两相弹,三相弹,中子弹等几个类型。其原理是氘加氚聚变成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中子和能量,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类氢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50年代初,美国对原子弹破坏力不满,开始寻求破坏力更大的核武器。1951年,美国在恩尼维克托岛试验场爆炸了世界上第一个氢弹装置,美国成为了氢弹的发明者。1953年,前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当量40万吨的实用氢弹,1954年美国紧随其后,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氢弹武器的国家。当时美苏一致认为中国虽然搞出了原子弹,但是绝对搞不出氢弹。幸好,上天给种花家送来了于敏院士,从此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开启了开挂模式,不仅突破了氢弹的研制,更研制出了和美国泰勒·乌拉姆构型(T-U构型)不同的于敏构型,更是成功突破了弹头小型化,造出了可以用飞机导弹投送的实战氢弹,让西方世界为之震惊。什么是于敏构型呢?当然,具体的结构,原理数据都是我国最高机密,知道的人不超过一个手掌,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只是其大概原理。于敏构型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于敏先生对氢弹的贡献,如果按照原理命名的话,我国的氢弹构型应该叫做X射线透镜构型。在氢弹中设置一个可以聚焦X射线的透镜,当然,这个透镜绝对不是普通透镜,是一个可以聚焦X射线的复杂装置。经过这个装置聚焦之后,照射聚变原料发生爆炸。除了于敏构型之外,还有美国的T-U构型。美国的T-U构型是设计一个球形保护罩,保护罩中心产生X射线,照射到球形保护罩之后发生反射聚焦到核聚变原料球,从而引发爆发。T-U其实实话说,我们的氢弹比不比美俄的厉害我不知道,但是于敏构型的起爆效率会优于T-U构型,体型也比T-U结构更加小巧。但是美国现在的氢弹早已经不是当初单纯的T-U结构了,比如美国的W-88核弹头就是典型氢弹,非常小巧,据说是X聚焦透镜和保护罩联合使用的新型氢弹,不过具体结构没人知道。其实起爆效率的一点差距,对氢弹的威力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当核弹头小型化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弹头单位体积的破坏力差距对氢弹威力的影响都并不大,只要导弹能装得下就够。前不久,于敏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国士无双,一路走好,您当年为种花家种的苹果树,如今已经可以让后人乘凉啦,我们会永远记得您的。
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图解)(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叶见曙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