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钢结构设计

房屋建筑质量问题打官司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吐鲁番装饰)

钢结构设计 3周前 ( 11-25 15:53 ) 6531 抢沙发
本文目录

房屋建筑质量问题打官司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

2021-02-24 02:42

关于黄河和长江的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八年级
上地理复习提纲
1.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 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在 漠河以北 ,最南端在 曾母暗沙 .我国东西跨 4 个时区,南北跨 2 个温度带,领土大部分在 北温带,小部分在 热 带,没有 寒 带.
2.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 俄罗斯 和 加拿大 ,居世界第 3 位.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渤海、 黄海 、 东海 、 南海 ;我国的内海是 渤海 和 琼州海峡 ;我国最大的岛是 台湾岛,第二大岛是 海南岛 ;我国的领海宽度是 12 海里.
3.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万 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共有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与云南接壤的国家分别是 越南 , 老挝 和 缅甸 三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省 , 县 和 乡 三级;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香港 、 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 北京 ; 台湾 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新疆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内蒙古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 ;位置最东的省区是 黑龙江 ,位置最南的省区是 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区是 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云南省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 江苏省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西藏自治区 ;既临海又邻陆的省区是 辽宁省 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辽宁省 和 山东省 .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依次是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和 台湾省 .
6.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1% ,是世界上 人口 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大致以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划一直线,次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7.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 数量 ,提高人口 质量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集中分布在我国的 东部 和中部 ,遍及全国;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在 西南、西北、东北 部的边疆地区.
8.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族 ,占全国总人口的 92%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9.我国的地势特征是:地势 西高东低 ,呈 阶梯状分布 分布;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形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世界第一高峰是 珠穆朗玛峰 ,位于 中国 与 尼泊尔 的边境上.
10.填出我国地势各阶梯的特征:
地势阶梯\x09平均海拔(米)\x09地形类型\x09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x094000\x09高原、盆地\x09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x09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x091000——2000\x09高原、盆地\x09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分界线\x09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x09200米以下\x09平原、丘陵\x09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11.填出我国四大高原的特征.
四大高原\x09青藏高原\x09内蒙古高原\x09黄土高原\x09云贵高原
位置\x09所属阶梯\x09第一阶梯\x09第二阶梯
地形特征\x09平均海拔(米)\x094000米以上\x091000米左右\x091000——2000米\x091000—2000米
\x09地势起伏\x09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x09地势坦荡,一望无际\x09千沟万壑,支离破碎\x09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x09特殊地表形态\x09雪山连绵,冰川广布\x09--------------------\x09黄土地貌发育\x09卡斯特地形发育
\x09其它\x09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x09我国第二大高原\x09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x09----------------
12.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x09西侧地形区\x09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x09内蒙古高原\x09东北平原
太行山\x09黄土高原\x09华北平原
巫山\x09四川盆地\x09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x09青藏高原\x09云贵高原
雪峰山\x09云贵高原\x09江南丘陵
\x09北侧地形区\x09南侧地形区
天山\x09准噶尔盆地\x09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x09塔里木盆地\x09青藏高原
秦岭\x09黄土高原\x09四川盆地
1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东北平原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黄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四川盆地又称“ 紫色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 聚宝盆 ”之称;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 ”的美称.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陆地的最低处是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14.我国的气候特征是:A 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 .
15.我国气温分布的特征是:A 冬季 南北温差较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 .
16.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漠河镇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青藏高原内部 ;在我国,根据积温的多少,从北到南将我国划分为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 带、 亚热 带、 热 带和高原气候区.
17.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逐渐减少,降水量的时间分配是夏秋多, 冬春 少.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夏季风 的影响.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的是 夏季风 的进退.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 旱涝 灾害.
18.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 湿润 地区、 半湿润 地区、 半干旱 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 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 多种经营 ,使我国 农 、林 、牧 、副 、 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 ,使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
19.我国降水最多的对方是台湾省东北部的 火烧寮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20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寒潮 ,它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的 降温、霜冻、大风 ,有时还会伴随 雨雪 天气.
21.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洪涝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干旱 .
22.我国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 季风气候 的影响.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 长江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黄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珠江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黑龙江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额尔齐斯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鄱阳湖 .
23.长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峰 ,注入 东海 ,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游指源头至 宜昌 ,长江中游指 宜昌 至 湖口 .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 九曲回肠 ”之称.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1/3 ,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目前在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了规模宏大的 三峡 和 葛洲坝 水利枢纽工程;长江自古就有“ 黄金水道 ”的美誉;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 7万余 千米;货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 60% .
24.黄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锋 ,注入 渤海 ,全长 5464 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平缓,使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
2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治理的根本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黄河的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小浪底工程是治黄的一个关键性工程,它在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2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总量大,人均少.我国产煤最多的省区是山西省.我国最大的油田是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集中分布在北方,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南方.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27.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承受着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这三大地区.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只西北、华北、东北 ,是世界最大的人工防护林.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是:东部季风区以耕地、林地为主;西北地区以草地、荒漠为主;青藏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土地生产水平低.保护耕地的措施是: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8.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兴修水库”.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29.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我国的四大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我国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注意防止海洋污染,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现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0.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31.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秦岭.秦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南侧是汉水谷底.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0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根据我国的区域特征,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400mm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
32.东北三宝指人参、鹿茸、貂皮.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是山西省;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北方地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33.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骆驼有“沙漠之舟”之称.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分布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
35.昆明有“ 春城 ”之称、拉萨有 “ 日光城 ”之称;个旧有“ 锡都 ”之称;文山有 “三七之乡”之称;玉溪有“ 卷烟之乡 ”之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

你去过南疆的哪个城市,觉得好玩吗

南疆基本上都去过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感觉最好玩的还是库尔勒,城建不错,全疆应该仅次于乌鲁木齐,城市很干净,冬天孔雀河还有天鹅,周边玩的地方多,博斯腾湖,罗布人村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城市交通方便,有火车直达乌鲁木齐,喀什,内地可以到西安,兰州。飞机可以到疆内大多数城市,疆外可以飞北京,郑州,成都,重庆,兰州。感觉不比内地一些三线城市差。

兰新高铁为什么不能提速

因为兰新高铁基本上无望收回成本,所以提速也没有意义。

兰州到乌鲁木齐最适合的是修两条160客货两用普通铁路,而不是一条兰新高铁线路。

大家知道兰新高铁每天发多少班次吗?

我打开了12306查了一下,每天对开一共是六个班次。即使每个班次都满员,即使都按照一等座票价计算,每天六个班次就连高铁养护成本和员工工资都不够。

而兰新高铁仅造价就高达1400亿人民币。

事实上兰新高铁的总造价足够修两条160客货共用的普通铁路了,对于广大西北地区来说,缺的不是高铁,缺的是成熟的铁路网线。

大家可以看看西北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铁路网线的差别,就知道对于西北来说,最缺的真不是高铁。

而且即使兰新高铁提速到350公里/小时,事实上从乌鲁木齐到兰州都需要至少8小时左右,同样,如果我们用160客货共用的普通铁路,那么T字头晚上8/9点发车,那么第二天早上也到目的地了。和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动车所使用的有砟轨道,开重载列车(货车)也会出现湿道床(Wet bed)、道床波状病害(Cyclic Top)这两种严重损害轨道安全的问题。

如果在有砟轨道上想开重载列车,那么就必须时常对轨道进行检修,那么造成的损失和成本可能比有砟轨道跑货运赚的钱还多。

那么,跑货运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支持国家大力发展铁路交通,但是我坚决反对在不适合发展高铁的地区发展高速铁路;兰新高铁说真的就是盲目发展高铁最大的教训。

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这四个省需要的是建立发达的铁路网线,可以客货两用的那种,而不是单纯的几条高铁。

广告:

我在西瓜视频开了一个栏目,也叫“兰台”,主打4—5分钟的知识性视频。有西瓜账号的朋友麻烦去西瓜点一个关注,因为目前我西瓜视频关注人数还不到500,好歹我头条粉丝过十万了,这个西瓜视频不到500人关注,有一丢丢没面子啊。谢谢大家。

我西瓜视频链接:

建筑文化与地理环境有关系吗

建筑如人之衣,建筑背后是人性之刻画!

说建筑与地理环境有关是一句痴枉之语。

说其痴枉不是说其错,而是说其浅薄。建筑有自己的生命,不能说是人的衣服。但建筑又是人之衣,背后往往是深刻的人性之刻画、人的精神之外化。

从没有人怀疑过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绝非虚妄语。曾经陕西多窑洞,四川多竹楼,草原蒙古包,沿江有船屋等等,都是建筑与地理环境最显赫的证据。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气候需求和材料供应的便利,对建筑有着巨大的影响。

虽然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筑材料供应的困难得以克服,建筑的区别似乎不大了,但如果人们意识到地理还包括经济地理在内,那么建筑的区别在身边的当下,立即天差地别。

一线城市与贫困地区的建筑天差地别,富豪区和经济适用房或公租房的区别同样天差地别。

影响建筑的最可见的重要因素是时代精神。

鉴于人总容易被自己的时代所眩晕,所以人们最容易观察这一点的就是去看历史的建筑.。

古秦万里长城,大唐宫阙云耸,明清圆林则以圆明园废墟作了最后的标注,建筑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昭然若揭。

但是,只要用心,建筑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在活着的当下也可立即得到观察。

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花费之巨、构型之奇,建造之日曾引起诸多争议,如今人们接受了它们已为景观的事实,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们真正的意义。这些建筑最大的特征乃是欲望之象征,对金钱对财富对地位之强烈欲望的象征。

莫论欲望之好坏,但那个时代乃至延续至今欲望依然是大多数人最大的特征是时代精神,而反应时代精神精神之建筑即为历史建筑,即是可以称之为伟大建筑的建筑。

但人却未必。建筑有自己的生命。而人比建筑高。我的意思是,人的伟大可能是反应了时代的精神,但也可能是超越或者是独立于时代之精神。

而建筑最紧要的核心却是取决于人的精神。

不过这一点却要更其复杂了,倒要更简短的说。

一方面,可以考察体会,无论世界何地,最著名和最伟大的建筑,大多属于宗教建筑,属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外化。

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那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又大致可以分为“方”“圆”两派:西方建筑以“圆”派为主,可参看基督教教堂的高穹圆顶,参看古希腊的哪怕是方形建筑群落的真正构成其灵魂的圆柱使用;东方建筑以“方”派为主,以无论公共或私人建筑的方形主基调的屋盖轮廓为典型。

此种“方”“圆”两派,颇合中国古语“天圆地方”的深意,可堪细究。我曾专文讨论,此处不再细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有心得还望告我一声。

所以要理解建筑实在首先得理解人性。

要理解建筑首先得理解人性。当然,不是说不理解建筑就不能去关注建筑。其实,建筑正是人性的最宏大又最细微的刻画和精神的外化,经由建筑去了解探究人性之神妙是极好!

至于我,要言所思,追问心声,邀友们加我,但各遵本心!而我所最敬者莫如听其本心的人了!万恶之人若出本心,我尚念其一真!百善之人若失本心,于他于我何益?

【原创文答】

安史之乱是什么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标志着唐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安史之乱是天宝14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揭开了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唐朝中央政府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序幕。安禄山因为残酷的镇压奚,契丹人,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天宝元年742年,被提拔为平卢节度使,不久又兼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野心极大,他多次,到京师长安,在宫廷和官场活动中,对唐政府的腐败,虚弱情况了解的很清楚,蓄下了起兵灭唐的意志。

安禄山为了发动叛乱做了充分的准备。养精蓄锐筹集人马,军械,米粮,绢帛,积聚了大量物资。经过长达十余年的秘密准备后,安禄山认为已经具备了灭唐的力量。于天宝14年755年,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悍然起兵反叛。“安史之乱”由此开始!

腐朽的唐王朝军事上毫无准备,仓促应战,一触即溃。叛军攻陷洛阳,次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安禄山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但是由于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给安禄山的后方造成了极大威慑,安禄山派史思明引兵回击,许多郡县重新沦陷。不过不久李光弼,郭子仪率领军队在河北大破史思明,断绝了安史叛军返回范阳老巢的道路,使叛军陷入一片混乱。如此有利的局面,却被唐朝的昏庸腐败葬送殆尽,叛军西陷潼关,整个战局的形势急转直下。

潼关失陷,玄宗仓皇出逃四川。杀奸臣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勒死杨贵妃。玄宗最后在七月逃至成都。太子李亨则在宦官李辅国等人的簇拥下北逃至灵武。于展乱中登基皇位,此时,京师长安陷入叛军之手。

在胜利面前,安禄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禄山恣行暴虐,众叛亲离。不久,安禄集团分裂开始。

唐朝政府收复长安之后在河南境内,与叛军展开反复争夺,互有胜负。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并趁胜向长安进犯,在途中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内部更加分裂,从此再无力向唐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762年,唐朝宫廷发生政变,宦官李辅国率禁军杀死张皇后,肃宗受精而死。宦官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即帝位,为唐太宗!唐太宗,调集各路兵马,率军相继收复了洛阳,河阳,郑州,汴州等地,唐军视河南地区为“贼境”,大肆抢掠,三个月,杀人万计,大火延续几十天不灭。唐军的暴行,进一步加剧了河南地区的灾难。

丢城失地的史朝义逃往河北,河北的叛军见他大势已去。多不听其指挥,纷纷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走投无路,穷途自杀。历史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集团叛乱是不得人心的,广大人民的坚决反抗是促使安史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为严重。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的边防军队多征调至内地,造成了边防空虚,是让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对唐进攻西域等地。相继被吐鲁番占领南方。在民族斗争中,唐朝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守。安史之乱还打破了唐朝的统一局面。藩镇割据势力在乱后越来越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总而言之,安史之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乱后,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吐鲁番加固设计公司房屋建筑质量问题打官司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吐鲁番装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